第17頁 (第1/2頁)
[美]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在袁氏遵約倒戈之前,總得有一番和談,以終止此南北對峙之局。這樣一來,則南方這個支離破碎,一軍三旗的紛亂場面也得有個整體的規劃,和一個總負責人。黎黃二公既相持不下,則聲望原在二公之上的孫文,就呼之欲出了。時局發展至此,袁氏亦覺時機成熟,由前敵將領段祺瑞等四十二人,一封聯銜通電(民元一月二十五日),六歲的宣統皇帝就遵命退位了。
韃虜易驅民國難建
還有許多歷史家,尤其是若干美國漢學家,像已故的哈佛學派健將瑪麗瑞德教授(ary c wright)。她把狹義的辛亥革命追根究柢,竟發現武昌起義是&l;文學社&r;&l;共進社&r;他們搞起來的。&l;同盟會&r;几几乎沒有實際參預。
我們治革命史的,如果只從&l;組織&r;的一個角度來看它,這話原沒有錯。辛亥十月十日武昌首義時,同盟會和那些首義團體,的確沒有直接的組織關係。但是&l;革命&r;原是在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之下,&l;一時俱發的群眾通動&r;(a spontaneo ass ovent)。在暴發之前,更重要的則是有一個&l;全國一致信服的意志&r;(national nsens)。此一意志,雖革命群眾人人皆有,然其中總有一兩個,甚或只有一個團體,為&l;眾星所拱&r;,為兄弟團體所信服的,&l;馬首是瞻&r;的老大。中國革命如此,美國革命、法國革命、俄國革命也都是一樣的。老實說,辛亥革命前後,革命群眾所一致篤信不移的共同意志,只有八個字:&l;驅除韃虜,建立民國。&r;(須知袁世凱就是抓住上四字而掠奪了革命果實,身正大位的;他也是背叛後四字而身敗名裂、遺臭青史的。)而同盟會卻正是這樁&l;共同意志&r;的發源地和推動者。它也是化這一意志為革命行動的&l;馬首&r;。它更提供了&l;以美國為模範&r;的運作方式、抽象理論,和領袖人才。辛亥革命期間,&l;同盟會&r;之外,其他的小革命團體,都只是一些&l;娃娃隊&r;&l;紅衛兵&r;。他們造反有餘;建立民國就不是他們辦得了的事了。所以治辛亥革命史而忽略了&l;同盟會&r;領導的重要性,正如治黑奴解放史而低貶了林肯一樣,都是二次大戰後,美國繁瑣史學濫觴的結果,不足取也。
可是同盟會當時這八字靈符,宣傳起來,雖有其摧枯拉朽之力;而實行起來,卻有其難易之分。&l;驅除韃虜&r;那時是最有效率的口號。它擴大了統戰範圍;縮小了打擊目標。把大清帝國的唐德剛一切罪惡,腐爛社會的一切不平,帝國主義的各項侵略,這些大黑鍋,都讓&l;韃虜&r;大哥,一肩背了過去。把&l;韃虜&r;一下&l;驅&r;掉了,一個燦爛光輝的中華上國,立刻就可&l;依復&r;了。好不痛快哉?!
驅除韃虜豈難事哉?非也!現在紐約市大執鞭,當年是&l;正黃旗&r;貴族的吾友黃庚教授,便時常指著他自己的鼻子向我說:&l;你們(漢人)那時要驅除的韃虜,就是我!&r;&l;我們(漢人)&r;那時為什麼要&l;驅除&r;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小韃虜黃庚呢?我拍拍黃教授說:&l;我們不但不驅除你,還把漢家姑娘嫁給你呢!&r;
所以孫中山那時要&l;驅除韃虜&r;,只是驅除幾個可憐又可嫌的滿族寡婦孤兒,和十來位昏聵糊塗,連半句&l;滿語&r;也不會說的滿族老頭子罷了。其後袁世凱歪歪嘴,不就把他們&l;驅除&r;了?─乾淨俐落。
可是那八字靈符的下四字&l;建立民國&r;,就不那麼簡單了。中山與同盟會諸公,首先即以他們自己新組織的同盟會為示範,來試驗那個&l;三權分立&r;、&l;權力制衡&r;和&l;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