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畢竟李重義當過皇帝,現在要承認對方是大一統皇帝的話,李重義就是變相意義上的亡國之君,承受的壓力是會非常大的。至於太孫什麼的,武曌不會立李重義,甚至她很可能喧雜一個她看得上眼的,比如說現在被她養在身邊的武崇訓。
改姓氏什麼的,武曌已經玩的很純熟了,更何況這件事兒牽連的太廣了,李賢還活著啊,雖然他現在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宗室,那是因為這邊的朝廷基本上沒有幾個認識李賢的,就算是認識的也都很惋惜這位太子,不可能拖後腿,到了洛陽那邊……嘿。
李顯果斷的拒絕了武曌的提議,他肚子裡一堆的真實理由都沒有說,他只是說道:&ldo;大唐國號不容更改。&rdo;
是的,這個比任何道理都能讓他站得住腳,也更符合眾人心中的大義。
武曌在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嘆了口氣,一時之間也有些迷茫,而這個時候李顯又透過武玄輝送來了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承認李重義為皇帝,武曌退位做太皇太后。
武曌在知道之後就沉默了,她似乎早就預見了這樣的結局,要麼繼續打下去,等她百年之後,這片土地依舊姓李,要麼她就退位讓賢,李重義登基大權必然還是在李顯手裡的。武曌柄權那麼多年,她真的可能放棄嗎?
對於這一點李顯和鄭玘心裡都沒有底,所以他們在面對大周的句那對的時候也沒有放水,正好對方也沒放水,不過武三思的水平……真是沒辦法看,別看張仁願被李顯和鄭玘兩個人折騰的欲生欲死,可是在面對別的將領比如說裴延休和劉錦遙的時候,他還是有很大的勝率的。
然而到了武三思這裡,就沒用了,武三思會對武玄輝低頭,是因為武玄輝目前的權柄比他還大,但是對於張仁願,他就一般了,畢竟張仁願連吃了兩場敗仗,在武三思眼裡就是無能的代表。
武三思也讀過兵書,然而也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地步,但是初出茅廬來打仗的人難免會自信心膨脹,覺得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將,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
張仁願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讓武三思去攻打長安,武三思偏不聽,他的想法是張仁願沒本事自然打不下長安,但是他不一樣,他可是未來的大周太子,怎麼能怕呢?
當然還有一個更隱秘的想法就是,武三思想要戰勝李顯,李顯自從出道帶兵一起來,無論他贏的方法再怎麼匪夷所思,但是卻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一直在贏。
而且李顯當年當太子的時候,他還什麼都不是,如果能夠將這樣的人贏了踩在腳下,那該是多麼痛快的一件事情。
武玄輝冷眼看著武三思犯蠢,卻並沒有提醒,只是說自己不善武藝,還有別的事情要稟告神皇就先走了。
武三思樂得這個牢頭閃人,等武玄輝走了之後他就帶著兵馬衝到了長安,然後武玄輝在半路上就聽聞了梁王大敗,被大唐攝政王生擒的訊息。
武玄輝嘆了口氣,他早就猜到了是這個結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裡去,攝政王那是誰都能打敗的嗎?更何況鄭玘也還在,怎麼可能讓他贏?
訊息傳到了大周,大周朝廷從上到下……哦,或者說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後就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自然是武攸寧他們,武三思是武攸寧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可以說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寧要策劃好久,畢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親侄子。
現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聲望降低不說,還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個問題,那麼太子之位……武攸寧想到這裡就無比興奮。
以至於在武曌突然要召開小朝會的時候,他還十分的亢奮,只不過這份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