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不過才八品而已。所以你看,考什麼科其實並不是太重要的。”
王平安聽得迷糊,不明白他們到底說的什麼,只好問道:“兩位,我除了幼時請過師父啟蒙外,之後便是一直在家自學,對於科考實在不是很瞭解,可否請兩位為我詳加解說?”
“術業有專攻,科考對於別人來講困難,可對於咱們這種精通一門學問的人來講,卻是不難!”成濟生笑道,為王平安解說起來。
原來,唐朝的科考和後世大不相同,象現代人熟知的八股文,在唐朝根本就沒有。唐朝社會風氣開放,政治同樣也開放,只要考生有一技之長,那麼朝廷便會錄用。這和現代人講究的專業對口,極其類似,比明清的科考可是要開明且明智得太多太多。
唐初以雜科取士,從現在來看,是唐朝前期文化發達的一種動力。所謂雜科,包括有醫、卜、星、相、琴、棋、書、畫等等,足足有五十幾科,只要考生精通一門,即可登科,這和現代的各類大學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而且,透過考雜科當官,並不會影響仕途,當然比之進士科的那些人升官是要慢些,但也不能說沒有當大官的可能。例如唐順宗時主政的王坯,就是寫隸字的書博士,而王叔文是下圍棋的棋博士,都是雜科出身。這和現代人的大學文憑是敲門磚,而個人水平是飯碗的觀點又有些類似。
唐朝初期正是因為科考的開明,才得到了無數的人材,使得國力強盛,這和後世明清把科考固定在一個框框裡,讓大家都去讀八股的作法,是完全不同的。
聽成濟生一番解釋之後,王平安心思頓時就活了,心中歡喜,要照這麼說的話,他去考科舉,那是一考即中啊,根本不用象現在似的,成天揹著書本冥思苦索,直接考醫科不就得了!
王平安笑道:“看來閉門造車真是不成,如若不是成先生告訴我這些,恐怕我至今還得捧著書本啃呢!好,我便去考醫科,明年開春就去長安!”
成濟生和阿依丁點頭微笑,這才對嘛,以己之長,攻人之短,考進士你怕做不好文章,可考醫術你能怕誰啊!
王有財見兒子信心十足,心中卻嘀咕,兒子行嗎,難不成醫術真到了能做官的地步?唉,看來我以前對兒子還是關心不夠啊!
成濟生又道:“不過就算平安老弟去考醫科,也得先揚名才行,這樣才會有人推舉,最好是刺史大人親自推舉,次者也要是哪個書院的山主推舉,才好前去應試,但這條路也非必須。”
阿依丁拍手道:“這個我明白,揚名嘛,我在長安做生意時經常見到,那些考進士的人每遇到皇親國戚或者大官出遊,便會跪在道邊,頭上頂著自己寫的行卷,求人家幫他看,然後幫他揚名,這叫‘求知己’,每逢開科之前,幾乎天天都能看到。”
王平安皺起眉頭:“難道也要我去頂藥方不成?”
成濟生哈哈大笑,搖頭道:“那是考進士,才要求知己,咱們考醫科的當然不需要。最好的知己就是那些你治好的病人。要是你進京後,能給某個大官看好病,那就一切妥了,只要你不在考試那天交白卷,就一定能中!我當初就是……嗯,以平安老弟的醫術,那是半點問題都沒有的。”
王有財聽著有些擔心,湊過來,說道:“進京之後再揚名,不太保險,要是求咱們徐州刺史推舉我兒,咱們也沒那個門路,不如找家書院吧,平安進去讀一讀,多交些錢給山主,這樣也容易被推舉些。”
成濟生聽罷搖了搖頭,端起茶杯喝茶,心想:“大可不必,人吃五穀雜糧,天下哪有不生病的人,醫科不同其它科目,進京後再求揚名,絕對是沒有問題的,這王老爺見識還是淺了!”心中是這麼想,可王有財是王平安的爹,他總不好出言反駁。
阿依丁卻來勁了,衝王有財道:“要是王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