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阿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冬日的晴空高遠而碧藍,碗底大的太陽遙遙的掛在上面,就像一張藍色的綢布被熱壺燙了個疤。
許沅的小腿上了藥,紅蕊搬了把藤椅放在迴廊上太陽照著的地方,就要上手去攙扶她。
不過是用銳利的箭鏃扎破點皮流血出來唬人而已,根本就沒什麼事。
她罷罷手,自己走過去,並不立時坐下,站在椅子邊,仰頭直直盯著太陽。
“小姐,當心傷了眼睛。”
紅姑忙著鋪子的事,整個人一天腳不沾地。
紅姑匆匆說完,等她回完“好的,紅姑。”時,紅姑人已經轉過迴廊不見了。
天上的太陽尚且能讓人直視數秒,人君,掌舉國臣民乃至鄰國百姓的生死,也要能接受他的臣民的們檢視!
以前讀《論語》,始終不明白孔夫子為何那麼著重宣揚君臣父子的思想,如今身處一個如此封建守舊的社會,她才領略到孔夫子這套思想對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論語·顏淵》中:“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楚氏覬覦上位,是生了不臣之心;皇上去將實權,是有了戒備之行。雙方針對的物件,一個是勵精圖治的大昱之主,一個是忠心耿耿的守邊良將,同樣皆非正舉,只因權利不同,所擁護者卻天殊地懸。
孔老夫子說,國君要有國君的樣子,屬臣要有屬臣的本分。這是天子治國百官治朝的根本。
這份維繫裡,還有一份對“我”約束,不管我是“君”是“臣”是“父”是“子”。
父親當年對皇上和朝廷灰心,大概是發現君非君,臣也非臣。唯將是將,卻前有明槍後有暗箭,皆欲置之於死地耳!
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璀璨的人物英雄的人物多如繁星,蘇武守節,屈原守志,文天祥守忠……蘇東坡一路被貶一路高歌一路造福百姓,嶽武穆力圖抗金救國,收復中原,蒙冤而死之日,百姓聞之無不涕淚以挽……
許沅在藤椅上坐了。
藤椅的革面泛光,質堅而柔韌,就像中華民族先河中的那些不屈的行者者。
許沅仰首閉目,讓日光一點點的侵入臉上每一個毛孔。她的心裡默湧出初中的課文: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至江海。
父親說:“蚍蜉撼大樹,豈會易哉!”
能否撼動,易或不易,總要試一試,才有結果。
她的力量何其渺小,但是,哪一種強大不是由渺小堆砌而成的呢?
是夜,許郅獨坐書房。
燈罩被取置在旁,一燈如豆,被窗牖細縫裡的風吹來吹去,眼看就要熄滅,許郅起身,人還未到,那燈焰已捱過那陣勁風,藉著風過後的流動空氣,燃得紅紅火火蓬蓬勃勃。
燈猶不懼,人何懼之。
秉心而立天地,不負君恩,不愧民意,縱有所伐有所蔑有所詆譭與不解,縱受疑受阻,亦不退也!
思及此,心潮澎湃,夙年積忿鬱結,暢然一氣撥出。
轉過書案,循著規律抽出《孟子》翻到《公孫丑》篇: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