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院試 (第2/2頁)
左右顛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首先將題目抄在草稿紙上,然後集中注意力到這道四書題上。
這道四書題為“賢者亦樂此乎?”。
見到這題目,李承平會心一笑,趙琳當初講解時,曾點明其中要點。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
春秋之際,孟子周遊列國面見梁惠王時,用這句話引導並闡述自己的思想。
表明君主應如何以民為本、施行仁政的道理。
破題不能僅從一句話來作答,這句話僅是一個隱喻。
透過這句話,引出孟子勸導梁惠王的方法。
梁惠王上通篇闡述了孟子實現仁政所需採取的具體措施,如輕徭薄賦、正經界(孟子主張合理劃分土地疆界,即最早的主權)、省刑罰、薄稅斂、保民而王。
找到出處,明白前因後果,破起題來就不算難。
貢院內的考生大多都能看穿題目意思,可難就難在如何讓自己的文章脫穎而出。
科考從四書五經中挑選題目,這麼多年下來,除了截搭題,其他章句都被用爛了。
考試考的就是能否出彩,都能找到出處並作答並不稀奇,寫好文章才是能力的比拼。
若是連題目都沒理解透徹,註定只能陪跑。
四書是每個學子都通讀熟記的,合理的典故印證和切入點十分重要。
諸多大儒名士的各方註釋,就成了破題關鍵。
李承平提筆思索,儘管心中有了初步盤算。
但最佳化文章能否做到盡善盡美不出差錯,容不得他不小心。
多年混跡藏書樓的優勢,李承平在這刻算是嚐到了甜頭。
數年積累,引經據典可以說是張口就來,李承平覺得自己相較於數年前,思路更加清晰。
略微思索後,李承平蘸墨在草稿紙上,寫著思路。
賢者之樂,在乎其志。夫賢者之志,乃國家之元氣,民之骨髓也。賢者志於天下,天下則治。
以此為破題思路展開,應當沒錯,但其中想法還需進一步延伸拓展。
李承平擱置毛筆,稿紙上也不能隨便寫,左一榔頭右一錘子的很不美觀。
不只是李承平,貢院內眾考生紛紛停筆靜思,但其中不乏才思泉湧的學子,徑直揮手作答。
與其後面要改,不如先在腦子裡過一遍,李承平閉目沉思,打起腹稿來。
李承平還有心思冥思,丁茂字號舍的秦其遠可就慘了,臭號就在一旁,剛進來還好,貢院剛剛啟用,茅房無人使用過。
大清早卻不知是考生還是巡視衙役吃壞了肚子,濃臭的味道不斷襲來,配合著漸漸升起的太陽熱氣夾雜的攻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