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隔牆聆訊 (第2/2頁)
左右顛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頌》、《商頌》,共四十篇。
看起來很多,其實相較於其他經文,算是較為簡單的,每年選取它作為本經的學子尤其之多,競爭其實挺激烈。
李承平看中《詩經》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好記外,趙琳便是研習詩經的大儒,有這麼一位大才在,李承平學起來無疑會輕鬆許多。
而且書院夫子說起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易理解。
不過,李承平沒有那麼快的下結論,真正用心鑽研下來,才能選擇順應自己本心的。
對於六經,李承平專門針對性的研究過。
孔子曾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大意是說,詩歌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想象力,禮儀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秩序,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和品德。
因此,學習六經可以幫助人們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修養的人。
趙琳沒有正面回答李承平的問題,而是說起孔子對六經的論調,正所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李承平最認同這句,孔子是說他只是傳承和闡述古代的文化和思想,而不是自己創造新的理論。
古代文化和思想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細細品味,李承平漸漸明白師父想要告知的意思,趙琳是勸他不必過快的決定,研習本經是一輩子的大事。
伴隨讀書人半生的就是它,若是因為科考而不遵循本意,後面想要反悔,多半就沒有精力再去學習了。
後面的時間,就輪到趙琳來講,李承平認真來聽的環節。
秦其遠聽的都有些睏倦了,他是真的羨慕李承平,有個這麼好的老師來給他回答解惑。
到了關鍵時刻,牆外兩人振奮了精神。
今日所講易經,很是關鍵,李承平背誦全篇後,就聽趙琳開始講課,點明經文要義。
李承平拿起攜帶的線裝筆記本開始記,聽牆根的兩人同樣不例外,聚精會神。
好似察覺到外面有人,趙琳聲音特意放大了很多。
萬物皆有時,時來不可失。
趙琳的小灶價值實在太高,李承平儘管全部記下,仍需要時間消化。
笑吟吟的看著回過神來的李承平,趙琳道:“可以走了,我這裡可不管飯。”
沒在管李承平,伸了個懶腰,趙琳輕搖蒲扇的打起瞌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