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均地權,就是平均由這一文不值漲到了的七百兩呀!”
中山先生溫藹地笑笑說:
“你說對了。”並又進一步解釋說:“原來一文不值的土地,今天值到了七百兩銀子,但這並不是人力所為,也不是造化所授,純粹是因為國家的經營而提高,所以不應當讓地主享有,而應該由國家享有才對。你明白了嗎?”
閻錫山很高興地說:
“我明白了!”
孫中山先生又說:
“像紐約這樣的情形,世界各地太多了!就我們中國來說吧,上海、天津、漢口、廣州都有這種情形發生,而且還在繼續發展,因此,我認為應該實行平均地權。”
閻錫山緊接著又問:
“商埠碼頭可以實行平均地權,普通都市是不是也能實行平均地權呢?”
中山先生肯定地答道:
“凡是有這種事情發生的,都應該實行平均地權。”
閻錫山再問:
“耕作地呢?”
中山先生回答他說:
“耕作地因為國家經營而提高價值的比較少。”
閻錫山還在打破砂鍋問到底,他說:
“那麼,因為人力改良而增漲的地價,可不可以歸於國家享有?”
中山先生答覆說:
“不可以,人力改良的,應該歸出力人所享有。”
閻錫山內心的疑問,得到了完滿的答覆,他欣欣然地起立告辭。事後他說:
“這一席談話,歷時三十分鐘,在那短短的三十分鐘談話裡,中山先生頻頻地問我:‘你明白了嗎?’總在十次以上,那一種諄諄誨人的親切態度,至今回想,尤覺敬服不置呢!”
關於革命進行的程式,在東京的同盟會骨幹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最後確定了“南響北應”的總策略。
據閻錫山1945年1月15日在總理誕辰講話時回憶:
最初討論革命進行的程式,經多次的研究,因種種的關係,將革命程式分為兩部:一為江南,一為江北,也就是江南發動,江北響應。因為江北離北京近,發動起來易遭撲滅,所以決定由江南發動,其理由有三:一是距北京遠,清軍南下不易;二是由海口輸運軍需品及得到外人協助比較容易;三是江南的革命潮高,發動後易於感召。
這個程式決定之後,各省的任務也就因此有了區別。山西的任務是什麼?就是革命軍到河南後,山西要出兵石家莊斷清軍的後路。
。 想看書來
二、青年習武 默察社會
閻錫山熟能成誦的《詩經》即中國最早的詩歌集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語。意即其他山上的石頭同樣可以用做琢磨玉器之礪,引申為把別人的經驗教訓,認真加以考察、分析,就可為本人所借鑑。但是,清王朝統治中國260餘年,中後期一直奉行閉關自守的政策,絲毫不理會別國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倒是東洋的日本民族在借鑑別國方面頗具成功經驗。早在日本古代奈良、平安時代,他們就大量吸收中國隋唐時期的各種制度和物質、精神文明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本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又積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大推動了日本的近代化程序,僅僅三十多年時間就步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日本人學西方成功了,這對中國無疑產生相當的震動。中國人也想向日本人學習,振興自己的祖國。所以,二十世紀初,中國有志於救國的人們,掀起的負笈東航的熱潮,不外是在思考中國究竟該不該向日本學習和向日本學習什麼的問題,以探討日本維新之要和強國之道。當然,對這些問題,中國不同的階層,從其不同的立場出發,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