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丁修將製作千金洗面藥的東西收拾進屋裡之中,揹著一個裝著藥鋤的竹簍,腰間別著一個麻袋,出了屋子,鎖上門,去山上採製作珍瓏面霜中的桃花,心想要是遇到山中藥材,捎帶著用藥鋤挖點。
春天,陽光明媚,生機勃勃,大地孕育著無限的希望。
丁修去山上採桃花,很享受這種漫步山野,釋放內心的過程。
他覺得自然萬物,都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正如周深歌詞《可它愛著這個世界》中的歌詞。
它仍對你第一萬次展顏微笑了
小心翼翼
也略顯笨拙
而你從未得知那種
渺小的溫熱
多麼動人心魄
丁修沐浴在陽光中,感覺自己整個人欣欣向榮,過了一會,他走到五里地外的半山腰,清澈的泉眼旁。
一路跋涉而來,他有些口渴了,俯下身子,拘一捧泉水,喝了下去,感覺冰涼清甜,十分好喝。
丁修覺得不過癮,趴下,對著泉水牛飲。
咕咚咕咚。
可謂是清甜可口,透心涼,心飛揚,十分暢快,十分爽。
丁修心想,以前人就是像自己這樣喝水,返璞歸真,能感受到生命樸實無華的歡欣。
他喝了個痛快之後,起身,往山上走。
珍瓏面霜,需要桃花,杏仁、牛乳雞蛋清、丹砂、輕粉、玉屑、珍珠、麋角,用來塗面,可令面白嫩如玉。
丁修上山,能找到需要用的,也只有桃花。
他以前來山上,見過桃樹,知道在距離半山腰的不遠處,心裡不慌,漫不經心的走著。
過了一會。
丁修來到了開著一樹粉紅色,灼灼其華、嬌豔桃花的桃樹下,取下揹著的竹簍,拿出藥鋤,放在地上,往竹簍裡採摘桃花。
他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在古代,人們生活質量是很低的,陶淵明幻想出的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人平等,和平安定的理想社會。
這段對於世外桃源的描寫令人嚮往,也是人們內心一塊幻想的淨土。
其實,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虛無飄渺的桃花源,但現實中,可以接近心中所想,卻一生都無法到達。
丁修又想到了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一首詩的意境就比較高了,寫的是一種遺憾。
據唐人孟綮《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記載,崔護當年在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科場落第,內心悵然,去城南踏青。
春日惱人,崔護尋到花叢掩映中一戶人家,叩響柴門,討口水喝。
開門的是個少女,此時桃花盛開,少女,春光、桃花一同打動他。
次年清明,崔護舊地重遊。
此時,已經是人去屋空,物是人非。
於是,崔護在柴門上提寫了那句著名的,“人面不識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鬱郁而歸。
韋莊的“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杜牧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都寫了美女。
丁修覺得兩人都沒寫出來少女那種嬌豔,那種粉嫩、那種潤。
只有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寫出來了。
桃花本來就粉嫩,加上一個面若桃花的美女站在桃花樹下,兩者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