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神治時代,地淵族 (第1/2頁)
靜望楓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治時代。 對於現在的各族凡民們而言,已經是非常遙遠的過去。 時間,也已經是一萬五千年前。 曾經那個時期,凡民種族當中,人族、獸族、地精、矮人等等,也不過是諸多凡民種族當中稍有存在感的種族罷了。 比如其中的人族,因為是這一型別種族的泛稱,且與神族、精靈族、血族的常態外形相似,知名度算是最高的。甚至因為諸多原因,外加為了方便各族進行籠統的劃分,還將各個種族分為“類人形”、“半人形”、“獸類”三種。 包括在那時最令凡民敬畏的那些神明種族,即現在的長壽種,也都用這類來劃分。 類人形長壽種: 神族、魔族、血族、精靈族、魔女族、巨人族、鬼族、喚靈族(亡靈族)、妖精族、妖女族、巫女族、奧族。 半人形長壽種; 比蒙族、地淵族、人馬族、樹人族、翼族(天人族)。 獸類長壽種: 龍族、菲尼克斯族(不死鳥)、獨角獸族、奇美拉族。 …… 這二十一個種族,在當時被統稱為“神明種族”。 即便是當時最為弱小,甚至可能會被誤認為同魔族有關聯,以為是其附屬種族的,整體數量始終在“百位”徘徊的魔女族,也依舊被當時的凡民尊稱為神明種族。 也正是這些種族。 配合當時數量更多的各類魔獸神明、混血神明、凡民之神一起,維繫著整個神治時代。 強大的種族,在超階-高階-中階-低階神的整體框架之下,維繫著獨屬於他們自己的“神明體系”,以此來統治整個體系下的凡民。 以當初作為現如今兩大凡民種族的地精、矮人的神明種族——地淵族為例。 地淵族標準外觀為類人形,平均身高約為一米五左右,但常態身形是彎曲後背的躬身狀態,因此顯得更加矮小。並且也是喜歡穴居,且更傾向於更深層的地底構建穴居住所的緣故,因此被稱作為“地淵族”。 五官方面,沒有耳朵只有耳窩,沒有鼻子只有鼻孔。 外表方面,背部、肩膀、上臂擁有類似蛇蜥的鱗片,單臂長度約定於身高的三分之二。 四肢的肌肉力量極為恐怖,擁有最為接近同體積甲蟲類魔獸的力量爆發,使得即便毫無修煉天賦的地淵族成年個體,也能輕鬆舉起自身體重十倍以上的重物。無修煉的鍛鍊極限,甚至可以到達百倍比例的舉重強度。 這個種族,即為當初矮人、地精族的神明。 他們的神治統治很簡單。 以地淵族不同姓氏群體為劃分,在一大片區域各自建立屬於自己的神明國度,一同組建整個地淵族神治聯盟。 每個姓氏,即為所統治地區凡民的信仰。 …… 最終演變為。 由於地淵族非神級平均壽命為七百歲,且不是每一代不同姓氏的地淵族,都能夠出現新任神明。 在某個地淵族國度沒有新神明出現之時,依舊會繼續維持他們身為神明一族的統治,甚至是所統治的地精、矮人當中有凡民之神出現之時,也依舊只能對只有聖級的地淵族跪拜。 神明一族的身份、姓氏所代表的信仰,即是一切。 如果長期無法出現新任神明,地淵族不同姓氏之間,便可能出現聯姻的狀況,以保證更優質的血脈後代出現,繼續以新神的身份維持對地區凡民的統治。 神明一族身份至上; 姓氏信仰至上; 聯姻體系維繫穩固; 這便是曾經地淵族,作為神治時代神明種族之時,對於凡民的統治手段。 其當時主要統治的凡民,也就是現在的地精族和矮人族。 他們的“卡洛制(類貴族制)”和“姓氏制度”,便是源於他們曾經的神明一族,地淵族的神治體系。 …… 如今。 地淵神兩大屬地:矮人族莫孔爾帝國、地精族西約裡帝國。 以兩位地淵高階神為主,分別入駐兩個帝國,作為兩大帝國背後的神明。 而作為曾經神治時代,號稱統治地底世界的神明種族,且自身也曾擁有過超階神的情況下,本身實力也足夠強大,這一次復甦的神明也是僅次於四大族(魔女原本較弱,復甦較少)的第一梯隊。 擁有兩大帝國勢力的版圖,也是有與之匹配的實力的。 唯一的問題是。 魔族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