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尤其是之前關興帶著“江陵號”的那次特別軍事行動更是極大鼓舞了重新投奔漢軍的荊州人的信心,特別是投奔來這邊的吳軍見到漢軍居然按時發軍餉,極為震驚。
雖然理論上魏蜀吳計程車兵都應該有軍餉,但是實際上因為戰爭的摧殘,除去精銳部隊外,大部分軍隊都只能管飯,體面些的還會多給些糧食和布來讓士兵養活家人,但是錢財就只能靠繳獲了(這也是為什麼戰場上同一陣營計程車兵會相互爭奪戰利品)。如今見識到漢軍依然在給普通士兵發軍餉,不少投奔過來的吳軍只恨沒早點聽到相關訊息來的晚了。
雖然慶祝新年,不過關興還是非常謹慎地要求所有士兵都不能喝酒,去年在涼州的時候大軍可以分出人來輪班,隴山道又有王平將軍把守,大家才可以放心,但是公安這邊駐軍本來就少,又是與吳國接觸的最前線,他可不想鬧出什麼么蛾子來。
相比駐守荊州的關興一行,在成都的劉禪就比較安心了,不久前魯先生與兩位老先生送來一批年貨,其中除了一些以前見過的吃食酒水香料外居然還有六十萬斤銅(其實不止,魯斌他們說的是斤,劉禪這邊用的是漢斤),這筆飛來橫財被丞相交給了少府,讓他們儘快鑄幣,以便穩定物價。
畢竟隨著之前網友們送來的各種物資,成都的市場上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問題,俗稱錢數量太少,不夠維持商品在市場上流通,要知道這還是建立在季漢使用直百錢的基礎上。魯斌在聽過丞相的介紹後提出可以再送更多的銅來,不過那意味著其它方面的支援要減少(比如蒸汽船),一切都由丞相做主。
諸葛亮詢問了銅在現代的價格後也認為搞搞黃金和銅的匯率差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想法,尤其是目前百錢雖然依然在市面上流通,又可以納稅或者購買蜀錦作為背書,不過實際上已經不能“以一當百”,而是迅速開始貶值,在市場上的實際交易過程中已經變成了“一比十幾”,如果再不採取一些措施,這個比例就還要降低。
而反過來因為幣值實際上在下降,新鑄造的直百錢的含銅量也在降低,自身的重量也在減少,如果這樣的情況在持續數年,也許馬上就要變成直百錢不如原來的五株錢值錢的情況了。
(這是歷史上直百錢的發展過程,早先直百錢確實依靠政府信用做到1:100,但是後期不斷貶值,如果不是諸葛亮治理的能力強,直百錢很可能也會變成大泉當千那種笑話,但儘管如此,百錢的價值一直走低也是事實,只能說三國時期大家都比爛)
考慮到開採銅礦的成本,諸葛亮已經在認真思考要請網友們幫忙購買多少銅合適了,而購買這麼多銅又要準備多少金餅和蜀錦(這兩樣據網友們反應最好變現,如果不然的話,素紗襌衣這樣的高階仿製品也可以),而魯斌又幹脆把之前陳軒那套“白金三品”的理論搬出來,指出只要貨幣能買到足額的商品,那麼它本身是銅還是鐵又或者是紙都不要緊,最重要的還是信用和防偽。
目前季漢的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是青黴素、糖和各種佐料,第二檔才是蜀錦,此外還新增了許多義烏小商品和自產的香水,這些商品雖然主要用於從魏吳兩國換取錢財,不過也有一小部分流入涼州、益州的市場。
這些商品的貿易產生了大量的錢幣往來,其金額足以讓少府的官員們喘不上氣來,特別是交易過程中的貨幣換算更是讓少府最有為的新晉官員鐔承撓破頭。
(223年的時候要少府王謀遷為太常,而鐔承要等到238年才能當少府,中間時候的少府是誰不好說,本書設為期間鐔承主持工作但是沒有升職,丞相根據《華陽國志》提前安排,後文中再有提前任職的官員也是這個原因,不在贅述)
等聽說陛下和丞相打算讓少府鑄幣,鐔承就上門來請教是按照哪一款直百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