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上次泰國之行。
給周蓉心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所以我決定,帶她去西藏自駕遊,順便散散心。
周蓉一聽說去西藏,就非常期待,因為他研究的壁畫和佛教的一些經典專案,都和西藏有關係。
我們倆還一起探討了,和西藏有關的一些著名人物,一些藝術家,畫家等等。
在他們藝術成長的道路上,都和西藏脫不開關係。
比如畫家陳丹青,史國良,範曾等等。
我給周蓉講了一些這些名家的故事:
1953年,陳丹青在上海出生了,他的名字來源於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
從小在上海鬧市區長大的陳丹青對畫畫一直都很痴迷,他覺得會畫畫的人特別厲害,心中想著自己以後長大了,一定要當一個畫家。
後來從藝道路也比較坎坷,在四歲的時候,父親被打成“右派”,爺爺是黃埔軍校的學員,所以家中的所有書籍和畫冊全部都被收走。
他只能對著大自然臨摹。
長大後在插隊生活中,因為繪畫功底過硬,被單位借調進藏。
1976年,陳丹青再次輾轉進藏,這是他第一次來西藏,還是被當成人才借調過來的,這已經足以說明陳丹青此時的水平。
在80年時,陳丹青為畢業創作找靈感而進入西藏,最後創作了七幅油畫,被約定俗成地統稱為《西藏組畫》。
分別是:母與子》《牧羊人》《朝聖》《進城之一》《進城之二》《洗頭》《康巴漢子》。
因為非常深刻又自然地表現了西藏人民的風貌,技法和創新都在當時造成了轟動。
而陳丹青本人也從原來的小有名氣一舉成為了當時中國藝術界的大名人。
另一位和西藏有深厚淵源的畫家,就是被稱為“畫僧”的史國良。
史國良這個畫家,還有點曲折的人生。
有一段時間,因為出國發展,事業人生都不是很順利,漸漸患上抑鬱症。
為了療愈心靈,出家修行了幾年。
後來,因為各種機緣關係,他又放不下塵世俗緣還俗了。
他從1979年入藏寫生至今,史國良人物畫以西藏文化為主題進行了大量的創作。
史國良數十次赴藏採風,幾乎跑遍了藏區各地,他曾目睹西藏的信徒們從四川阿壩徒步叩拜去拉薩朝聖的壯觀場面。
曾鑽進藏民油漬黑亮的帳篷裡與他們同吃同住,曾與牧民策馬揚鞭在草原上賓士。
這期間史國良被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所震撼,被藏民們純樸、虔誠、執著的精神所感動,與西藏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藝術是感情的產物,作為出家的僧人、入世的畫家,站在佛門內的史國良以其出家人獨特的視角關注著現代人的生活。
他將自己對西藏熱烈的情感融入筆端,以寫實傳神的生動筆觸,撩開了蒙在藏民臉上那層神秘面紗,揭示出他們純淨、善良、虔誠的內心世界。
《朝聖者》、《添燈油》、《轉經》等一系列作品展現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西部風情,形成了融民族性、時代性和鮮明個性的人物畫風。
其中《轉經》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十幾個轉經的藏民。
畫家透過藏民從進入聖殿時的茫然、困惑的神態到走出殿堂時心悅、解脫的面目表情,刻畫出了藏民在整個禮拜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聽了我的介紹,周蓉對西藏之行,更加充滿了嚮往。
我對周蓉說:“很多人心裡面,都有一個西藏之夢,有生之年 一定要去一次西藏。
有的人是為了虔誠的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