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時勢造英雄 (第1/5頁)
永珍澄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盧龍塞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
此為大寧。
大離邊陲重地十餘處,卻是隻有三位塞王鎮守。
曾經的陳離皇室,綿綿瓜瓞,毓子孕孫。
沒承想,只到第五世的陳符生,便子嗣凋零。
及至陳含玉登基的炎禧年間,新帝二十有六,卻是膝下無子。
陳離皇室更是陷入了門庭衰微、國祚薄弱的境地,幾乎到了覆宗絕嗣的邊緣,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好在還有高祖、天祖輩留下的十幾個藩王血脈頂著,最差也就是宗室過繼,兄終弟及那一套。
所以廟堂群臣擔心國祚不延,而散落天南海北的遠親宗族則是靜觀其變,且心中未曾沒有非分之想。
大寧本來屬於寧王轄制,現在則是項王陳壟項的封地。
現在的寧王乃太祖皇帝嫡曾孫,其祖父是淳景爺第十七子、初代建藩大寧的寧獻王,與府順帝陳斧正系堂宗叔侄。
然其祖、父兩代諡號不佳,因著世襲罔替,寧藩傳承至今,他與新帝的親緣關係,也已疏淡到需靠宗譜辨認。
若不是祖源是太祖皇帝冊封的一字親藩,只怕傳不到第三代,就該繳了兵權改封江南,做一個閒散王爺了。
如今的寧王已六十有三,面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勢變遷,離朝從他父輩手中,五換新天,往昔的權勢漸成過眼雲煙。
太上皇北狩之前,寧王得“天恩聖眷”,內庫撥款催促他將王府新建,卻是挪了位置,東進遼左,算是給了他最後的體面,讓位給手握重兵出鎮大寧的項王。
且說倉皇南逃的劉項二人,今時今日便是落難大寧。
紫蒙之野,土河以東。
北狄將其稱為“土護真河”,更早叫作“託紇臣水”。
劉項二人一路溯河逆行,起初是踏足河岸廣袤的平川,遇百丈冰河而不渡,擇西南,行至明安山餘脈。
地勢終於如願開始陡峭起來,水流湍急,河道狹窄,水含冰凌卻不凍結。
一人負另一人而行,相距土河不過二十里,頭頂上空三五海東青盤旋。
兩人身後不過百丈之處,六千怯薛騎兵如星奔川鶩。
形制類似大離的儀鑾衛,屬於大端禁衛的怯薛軍共有四番輪值,攏共只有一萬統制,各番皆有掌管,稱“四大怯薛”,從建都玄龍開始以為定製,皆是世襲。
如今項劉二人身後窮追不捨的怯薛軍中,便有兩千出自大汗射摩蠕蠕四番怯薛之二,還有四千則是貢真部和自稱出生漠北索國的丁零部英氏臨時擢拔而成的。
英侯晉升車騎大將軍後,其子英潞兒接任怯薛長,現為大端“四駿”之一,已分兵,親自率軍追緝大離太后章凝而去。
身為三品精熟武人的英野一馬當先,一路好整以暇,身上的傷勢還沒好透,以己度人,料定那兩個一路疲於奔命的劉喜寧與項真的情況只會更糟,必然厝火積薪,危在旦夕。
其身後是四大怯薛之一的敖登之子,阿伊帖木兒,阿伊就是貢真曆法中的四月,帖木兒象徵著堅強和剛毅,如同四月的大地般穩固,中原名只叫四月,簡單得很。
軍隊疾行中,四月以傳音入密之術對英野道:“大將軍,他們二人即將渡河!”
若是這項劉二人放在下游渡河,怯薛鐵騎依舊踏冰河如履平地,而現在正是對方渡河的好時機。
騎兵不善馮河,御之常陣依水濱,水為堅障,斷敵騎之迂途,使不得側翼突襲。
四月說這話並不是請示,只是催促。
縱然英野是車騎大將軍又如何?也管不到怯薛軍的,他父親還是怯薛長呢,現在宮中番直宿衛。
與自己年歲相仿的英潞兒也是個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