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孤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沈弼的點醒,李黃臺意識到暗中圖謀和記黃埔的計劃已然泡湯。
於是他決定不再遮遮掩掩,直接以長江實業的名義,在資本市場上公開出擊,大舉收購和記黃埔的股份。
他的這一舉動,就如同巨石投入湖中,頓時激起了香江的千層浪。
長久以來,香江一直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無論是在資本領域還是政治層面。
儘管自從1927年上滬淪陷之後,眾多內地商人攜帶鉅額財富南遷至香江,特別是在1948到1950年間,大量資金流入,使得華資在香江社會財富中的比重超過一半。
但直到現在,華資仍然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等出口加工業,即便涉足銀行和航運等領域,也處處受限。
直到六十年代,隨著房地產業的興起,華資才真正嶄露頭角。
尤其在經歷了“廉政風暴”之後,香江政府逐漸轉型為一個透明高效的現代政府,法治社會的框架逐步形成,並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的力度,華人參政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這些改革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香江經濟的增長,使華資在房地產和金融領域嶄露鋒芒。
如今,香江地產界四大巨頭已成氣候,前十名的地產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由華資控制。
同樣,在銀行業中,華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儘管它們的實力與滙豐或渣打相比仍有差距,但在華資內部已是佼佼者。
然而,香江市場有限,大部分市場份額仍由英資控制,華資的發展面臨著難以逾越的天花板。
儘管華資已積累了一定的力量,但仍因內部家族式經營而缺乏凝聚力。
相比之下,英資則以四大財團為核心,形成了堅實的聯盟。
在此背景下,華資雖然有意挑戰英資的地位,但卻畏首畏尾,害怕遭到猛烈反擊。
多數華資僅敢對一些較小的英資企業下手,而對於四大財團旗下公司的挑戰,則鮮有人敢於嘗試。
即便是去年,華人首富包御罡收購九龍倉的行為也遭到了英資的強烈抵制,最終不得不以高價將股份轉讓給英資的怡和洋行。
這一事件讓許多華資企業對挑戰英資望而卻步,甚至有人認為華資永遠無法撼動英資在香江的地位。
但李黃臺此番高調出擊,直接瞄準了四大財團之一的和記黃埔,無異於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其波及範圍及影響力難以估量。
不論是那些對英資企業和市場有所圖謀的一二線華資,還是那些仍在努力紮根的三線四線華資,無不對此事投以高度關注。
儘管許多人認為李黃臺此舉無異於自尋死路,但萬一他成功了呢?
“哼,李黃臺,自尋死路。”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邊的祁德尊,因為在亨利的支援下,從美國銀行香江支行獲得了2億港幣的抵押貸款。
對李黃臺自取滅亡的舉動,他顯得頗為不屑。
他回到住處後,信心滿滿地撥通了韋理的電話:“全力搶籌,另外立刻聯絡其他股東,告訴他們我要收購他們手中的股票!”
祁德尊儘管經歷了種種變故,但他依然持有和記黃埔13.64%的股份。
加上亨利與滙豐銀行手中合計持有的33.65%,只要再收購4%到5%的股權,就能暫時穩住局面。
屆時,他有的是辦法讓李黃臺明白什麼叫現實社會的殘酷。
————————
“李生這次的舉動簡直是驚世駭俗!
他居然選擇正面強攻和記黃埔!
要知道,這可是香江四大財團之一啊!
這簡直就是蛇想吞象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