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2/5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出一聲獅子吼,他拿出一雙臨時換置的草鞋,往天空中一拋,嘴裡唸唸有詞。
“佛祖保佑,鞋尖方向就是降龍師兄所取之物逃離的方向,唵嘛呢叭咪吽,事主課,給我起!”
第二百一十六章流沙河
張友仁沉入水中,一邊洗去身上沾染的穢氣,一邊體悟著水的自由與波動,體悟著體內仙元力的流轉,他沉浸於這種自由自在的灑脫之中,如水中的魚兒,隨波逐流,身心皆得到放鬆。
他不知道自己被水流衝到哪裡,只是在這種體悟中,尋找到一種無以倫比的快感,讓他迷失在這種快感之中,任由水流帶著他不斷前進,渾然不顧東南西北。
張友仁的神識沉入紫府,開啟紫金缽的世界,看向那一團火球一般散發出道道金光的佛前燈油,腦子裡快速閃動,不斷摸索著大因果經的奧義。
要想戰勝對手,必先了解敵人!
正是抱著這種思維觀念,他不惜以身犯險,以道果相護,緊守心神,將神識沉浸於佛光的蠱惑之中,體味大因果經的一些秘法。
在長安城之時,張友仁與觀音雖未就大因果經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但是,兩人道心坦誠相對,互相都瞭解了一些對方的大道奧義。
觀音初窺了張友仁的眾生之念和守護之道的門徑,而張友仁同樣從觀音的大道道果之中,體悟到一些大因果經的玄妙。
正是這種初步瞭解,張友仁面對這佛前燈油,上古諸佛的大道之力,有了一定的抵禦
能力,不至於全身心地陷入進去。
大因果經講求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可以透過外界的因素來自己造一個好命。這個外界因素則是透過行善積德當好人與行兇作惡幹壞事進行改變。
因果迴圈報應的規律則是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則得惡報。
後來。在佛門發展過程中,又開始展現出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三種不同的因果業報之法門。
到了這個量劫之始,佛門為了廣納信徒,更是以**力建立一個小世界。稱其為西方極樂世界,以誦阿彌託佛的佛號即可歸於極樂世界的教義,因為教義簡單。任何人可行,而得到廣大信徒的追捧。
可以說,佛門之大因果經最初設立的本質是相當不錯的。
但是,佛門大佬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人的生命之中。遠非黑與白這等單純與直接。善與惡也只是相對某一具體時段,某一具體事件,或者說某一個具體的思維觀念而言。你口中的惡可能是別人眼裡的善,反之亦然。
比如屠夫殺牲畜,在佛門眼中犯了殺戮之罪,卻不知他們卻因手藝而讓許多平民百姓能吃上肉,過上好日子;古時有孝子為母臥寒冰,只為化冰打魚。讓母親吸取營養,對於這個叫王祥的孝子而言是大德。對於落於人口的魚兒,卻是大惡;
佛門講求貪、嗔、痴三毒,卻不知人如不貪則無進取之心,無嗔則無趣,無痴則沒有極至的發展,真正無痴,就不會信仰,更不會成為某教的教徒,這樣一來,恐怕連佛門普通訊眾也沒有,更別說狂信徒了。
所以,佛門許多教義,因果的解說都帶著一番牽強,前後矛盾,令世人心智矇蔽,難以獲得真知,無法擺脫前人思維的定式。
到了後來,佛門因果經也無法自圓其說,一句若人言如來有所說之法即為謗佛,將世人弄得懵懂,不明所以,只覺得高深莫測。而且,他們以大詛咒之法告誡世人,毀我者入地獄,謗我者下九幽,強行地一些小老百姓心中種下畏懼的影子,令他們害怕而信仰,因害怕而不敢議論其優劣,使其終身再無法擺脫佛門的感召。
其實,佛門的錯漏之處,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