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味道是不一樣的。這種湯麵條非常好喝,能夠吃兩碗飯的人,可以加倍地吃上幾碗。所以做“粉漿麵條”,就不是為了節約,而是帶有節約性質的改善生活。隔上一段時間,小寶奶奶說:“拐一頓漿麵條膨膨肚兒。”一家人就非常高興,能夠吃上一頓上等的好飯。
石器(二)(1)
再說一種石器,這種石器叫石碾。
八隊社員劉八爺的父親,解放前開香坊,就是專門做香客們對各路神仙敬拜時,用的香火的作坊。任何一種產業的興起,都有與之相適應的需求配套。劉八爺家的香坊,在我們馬寨一帶,能夠一枝獨秀,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特定的歷史淵源和相應的市場需求。
在我們馬寨的東邊群山中,有一個山頭,長得很像一座老式瓦房,巍巍峨峨,峻峭挺拔。背陰的一面,形如斧劈刀削,自上而下,幾十丈深,不可攀越。朝陽的一面,景色優美,山上巨石奇詭,泉水丁冬。有土壤的地方,長了幾萬株百年以上的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從山腳到山頂,盛產山楂、酸棗,還有蒼朮、丹參、柴胡等多種中草藥,生長繁茂。數不清的山花,爛漫怒放,俯拾皆是,點綴得山間道路生機盎然,植被遠遠好於其他山頭。小寶他們就讀的馬寨小學,一到了春季,老師們組織學生旅遊,就要帶上乾糧,爬這一座山頭。這是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一路上,唧唧喳喳、奔跑跳躍的孩子們,###異常,歡快無比,吃著乾糧,喝著泉水,登石爬樹,無視老師們不斷的怒喝。到了山頂,站在山巔,孩子們就會突然肅靜,用一雙雙好奇的眼睛,飽覽祖國壯美的山河,體驗出生命的珍貴,不知不覺間萌生出遠大的志向。
老一輩人傳說,這座山頂上曾經多次出現過佛光,很有些靈氣。又傳說張三丰在上面修煉過數載,老百姓就因此給這座山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祖師頂。祖師頂上邊蓋了一座祖師廟,用泥巴塑了祖師爺,還有財神、送子娘娘等幾個生產生活離不開的神仙。有幾個道士,常年住在上邊修煉,擺設道場,抽籤打卦,收集香客們的捐贈俸賜。附近有一些虔誠的婦女,時不時地也到山上,陪著這幾個道士修煉。住上一段時日,面色紅潤,神清氣爽。每逢初一、十五,附近的信男善女們,都要去上香。所以,這裡的香火曾經有過鼎盛時期。上邊的香火鼎盛了,劉八爺父親的香房自然生意很旺。
做香的原料,主要是用榆樹皮當做黏合劑,再用沉香木粉、柏樹木粉、辛夷、香附子、蒼朮等當做香味劑,火硝當做助燃劑。把這些東西分別研磨成面,按一定比例把各種料混合,拌成一定溼度,反覆碾軋,這種混合物就黏結起來。透過簡單機械擠壓成條狀,再用手工擀成香棍棍兒。用刀截成一定長短,晾乾扎把。磨香粉用的是大石碾,一匹騾子整天在碾盤的碾道里轉悠。這種碾的碾盤是石頭,碾磙當然也是石頭。不同的是,這種碾盤和碾磙都不光滑,必須鍛造出深深的紋路,起到砸、搓、碾、軋的作用。如此反覆磨皺,才把做香的原料磨成粉劑,再用硝水混合碾軋成油泥一樣的香坯。
解放後,不時興迷信了,好逸惡勞的道士們沒了蹤跡。劉八爺家的香坊沒了市場,石碾也失去了碾香料的作用。透過石匠的重新改鍛,變成了普通的石碾,鄰居們用來軋紅薯幹、碾苞谷。後來,馬寨三隊開了油坊,劉八爺二十塊錢把石碾賣給了三隊。三隊請來的做油師傅,把這盤石碾改造成了碾芝麻子的油碾。
油碾、炒鍋和打油床,是開油坊必用的裝置。
油匠們先是在大鐵鍋裡把芝麻子炒熟。炒芝麻子是個技術活兒,火不能太旺,鍋內必須用油鏟不停地翻動,芝麻子炒得以發黃偏黑為最好,這種狀態出油率最高。這些炒熟的芝麻子,放在油碾上磙軋。剛開始時,芝麻子是鬆散的,不多久,就變成了近似油泥的片片兒。這些油片片兒,還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