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版。
【40】《致馮友蘭、羅家倫、楊振聲》,載《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歐陽哲生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原信未署年代,編者據函中內容推斷為民國十八年(1929)不確,應為1928年。信中涉李濟、楊振聲等人。李於1929年春已赴安陽發掘,楊於1929年夏,作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到青島參加籌備會議並籌建青島大學,不在清華。
【44、73】《清華國學研究院史話》,孫敦恆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45】楊步偉《四年的清華園》,載《傳記文學》,第七卷,第四期;第八卷,第一期(1965年10月、1966年1月)。
【47、66、72】陳哲三《陳寅恪先生軼事及其著作》,載《傳記文學》,第十六卷,第三期,1970年3月。
【48】《談陳寅恪》,俞大維等著,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出版。
【49】此前,伯希和前來中國西部考察,曾把敦煌藏經洞的經卷運出國外,引起了中國人憤怒。但作為漢學家的他在中國期間,仍受學術界人士尊敬,曾在傅斯年的幫助下,於1935年到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現場等地作過考察。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註釋:(4)
【50】《陳封懷*》(未刊稿),轉引自《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蔣天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此*由陳封懷口述,陳小從筆錄於1980年春初。
【51】陳寅恪《與妹書》(節錄),轉引自《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陳美延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俞曲園,即清末國學大師俞樾,字蔭甫,因在蘇州造了個園宅叫曲園,故號曲園。俞樾的曾孫即紅學家俞平伯。
【52】智效民《陳寅恪是否獲得過博士學位?》,載《往事知多少》,智效民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53】《問學諫往錄》,蕭公權著,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年1月出版。
【54】《胡適雜憶》,唐德剛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55】王世民《傅斯年與夏鼐》,載《傅斯年與中國文化》,布佔祥、馬亮寬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56】據金嶽霖晚年回憶:“寅恪先生不只是學問淵博而已,而且也是堅持正義勇於鬥爭的人。清華那時有一個研究院,研究中國古史。院裡主要人有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也有一位年青人,李濟之。前些時他還在臺灣,現在是否也已作古,我不知道。看來當時校長曹雲祥對梁啟超有不正確的看法或想法,或不久要執行的辦法。陳寅恪知道了。在一次教授會上,陳先生表示了他站在梁啟超一邊,反對曹雲祥。他當面要求曹雲祥辭職。曹不久也辭職了。好像外交部派校長的辦法不久也改了。”(《金嶽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嶽霖》,劉培育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又據《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 民國十六年丁卯(一九二七)條載:“十一月,研究院發生風潮。起因為:外交部聘梁任公先生為庚款董事會董事。按章程規定,校長由董事中互選。曹雲祥恐梁先生將代之為校長,暗中運動教職員反對,教育系教授朱君毅獨甘為奔走,嗾研究生王省上書雲‘研究院教員曠職(時任公先生因病返津),請求易人。’曹將信油印寄與任公,欲迫令去職。全院同學聞之大憤,質問王省,盡吐實情。於是同學們一方面赴津,請求梁先生勿辭,一方面請求外交部,撤換曹雲祥及朱某。結果王省被開除,朱君毅辭職,曹旋亦去任。”
另據畢業於東南大學外文系、受吳宓舉薦前往清華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