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後,在軍事上,良將盡失。在抗金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將領,在議和前後,先後被高宗解了兵權,罷的罷,貶的貶,誅的誅,大宋軍的黃金一代就此告別沙場,一些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反倒成了軍中棟樑,到了這個時候,匡復中原,恐怕只是一個笑談而已。
滿目瘡痍的大宋,誰來為你療傷?
首當其衝的責任者應該是宋高宗,一個臣服於金的皇帝,他能否抓住和平機遇,帶領大宋臣民走出困境,締造一個繁榮盛世。
高宗,看你的了!
如果說高宗沒有這樣的想法,那完全是胡說,哪個皇帝不想成為留名青史的有為君主?但是想和做又是兩碼事,光想不做的毛病在芸芸眾生身上太普遍了,高宗也不例外。他雖然也想過中興,也談過中興,但那隻不過是他在危難之時自我解脫的幻想罷了,真要給他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讓他放手中興,恐怕他就懶得做了。
勵精圖治,對流著徽宗血液的高宗來說,遙不可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昏度日,才是高宗的生存理念。
所以,在宋金議和之後的日子裡,高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吃喝玩樂上,不顧國家窘困,大興土木,鋪張浪費。
皇帝不務正業,朝政豈不是要荒廢了?
話是這麼說,但高宗這個人還不傻,他知道怎麼擺弄人,在他下面是宰相秦檜,六卿之首,而秦檜這個人又是他的心腹,對他忠心耿耿。有了這麼個和自己配合默契的宰相,高宗還有什麼好顧慮的?索性就把朝政大事委託給秦檜,讓他處理,自己只負責聽匯報,拍板決策。這樣一來,高宗就可以安心享受做皇帝的快感了。
高宗輕鬆了,秦檜就受累了!
不過,一掂量手中的權力,秦檜就不覺得累是累了,而是一種說不出的爽!
宋金成功議和,秦檜功不可沒,高宗之所以把秦檜的推到前臺,就是要讓他繼續給自己遮風擋雨。倘若是把國家治理好了,那功勞自然是非高宗莫屬;倘若是把國家搞得一團糟,那黑鍋自然要秦檜來背。
高宗這算盤打得不是一般的好!
可是,這議和容易,治國就難嘍!
試問一下,秦檜準備好了嗎?
沒有!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秦檜,有了議和之功,皇帝之寵,很是飄飄然,根本就沒把心思放在治國安邦上,而是滿腦子歪門邪道。
想那恰同學少年之時,秦檜也有過治國安邦的宏圖大志,也有過造福百姓的雄偉藍圖,他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像管仲、孔明那樣,身居相位,治國興邦。
但隨著他從瞭解政治到參與政治,從參與政治再到熟悉政治,他愈加認識到,再大的志向,如果沒有天時,也無法實現;再美的藍圖,如果沒有人和,也無法繪就。
而大宋這會兒,沒有天時,也沒有人和,甚至連最起碼的地利也沒有!
透過在官場摸爬滾打這些年,秦檜對權力的認識到了更深的層次:權力是用來鬥爭的,是用來打擊異己的,是用來發家致富的,是用來造福子孫後代的。
在這種認識的作用下,和平來臨之時,秦檜給自己制定了四個工作方向:第一,粉飾太平。幹得好,不如說得好,百姓高興,不如皇帝高興,只要把皇帝兩隻眼睛矇住,兩隻耳朵塞住,一張嘴堵住,那自己就功成名就,用不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悲壯了!第二,剷除異己。一日為敵,終生為敵。要想守住自己的相位,保住自己的權力,必須將過去和自己作對的,現在與自己不和的,將來對自己不利的人,進行一次徹底清洗,該貶的貶,該殺的殺,心不慈,手不軟,才能幹得長久。第三,禁野史。歷史不是隨便寫的,只有官方史料的才最具權威性,野史都是作者情緒化的產物,要想使自己的形象變得高大,不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