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中膂俞 (第1/2頁)
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一路上,微風拂面,綠草如茵,我滿心歡喜地欣賞著沿途的美景。
行至中途,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痛苦的呻吟聲。太爺爺和我趕忙加快腳步,只見一位路人正蹲在路邊,雙手緊緊地按著後背,臉色蒼白,眉頭緊鎖。
太爺爺上前關切地詢問:“這位兄臺,不知你這是怎麼了?”
路人吃力地說道:“我這後背啊,疼了好幾天了。起初只是隱隱作痛,我以為是勞累所致,沒太在意。可這兩日越發嚴重了,疼痛如針刺,尤其是右側,簡直難以忍受,連彎腰都困難。”
太爺爺仔細地觀察了路人的面色和體態,又伸手摸了摸他的脈象,緩緩說道:“兄臺莫急,從你的脈象和症狀來看,應是寒溼凝滯,氣血不暢,經絡痺阻所致。”
說罷,太爺爺讓路人轉過身去,開始尋找中膂俞穴的位置。他指著路人的腰部,說道:“中膂俞穴,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 3 骶後孔。”
太爺爺從隨身的布囊中取出一根銀針,消毒後,準確地刺入了中膂俞穴。只見太爺爺手法嫻熟,捻轉提插,行針片刻。
沒過多久,路人驚喜地說道:“哎呀,感覺疼痛減輕了許多,真是神了!”
太爺爺微笑著說:“這中膂俞穴乃氣血輸注之處,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你的病症因寒溼凝滯,透過針刺此穴,激發氣血執行,自然能緩解疼痛。”
又過了一會兒,太爺爺起針,叮囑路人:“回去之後,還需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以防病情反覆。”
路人感激涕零,連連道謝:“多謝神醫相救,您的大恩大德,我沒齒難忘!”
太爺爺擺擺手,帶著我繼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我望著太爺爺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敬佩,也更加堅定了學習中醫的決心。
後來聽太爺爺給我講,“中”,在方位上具有居中、中間之意。此“中”所指,暗示著該穴位所處位置在身體的中部區域,或者其作用範圍側重於身體的中段。在中醫的整體觀念中,人體被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中”的位置往往具有協調上下、貫通內外的重要作用。
“膂”,本意是指脊樑骨,亦泛指脊樑、背部。背部為陽,乃人體陽氣輸注之處。陽氣具有溫煦、推動、防禦等重要功能。而脊樑骨作為人體的支柱,承載著身體的重量,與人體的運動、支撐功能密切相關。因此,“膂”字不僅點明瞭穴位所在的部位,更暗示了其與人體陽氣執行以及脊柱功能的聯絡。
“俞”字,在中醫穴位命名中常見,具有輸注、轉輸之意。表明中膂俞是人體氣血、精氣輸注和轉輸的重要部位。
綜合“中膂俞”這一穴名,我們可以理解為:位於身體中部的與脊樑相關的氣血輸注之處。
那麼,為何中膂俞能夠治療其所主的病症呢?
首先,從中醫經絡學說的角度來看,中膂俞所屬的經絡與臟腑相互關聯。透過刺激中膂俞,可以調節所屬經絡的氣血執行,從而影響相關臟腑的功能。
例如,若經絡氣血不暢,可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諸如腰痛、腹瀉、尿頻等病症。而刺激中膂俞,疏通經絡氣血,有助於恢復臟腑的正常功能,從而緩解這些病症。
其次,由於其位於脊背部位,與脊柱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脊柱是督脈循行之所,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一身之陽氣。中膂俞透過調節脊柱周圍的氣血,能夠振奮陽氣,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對於因陽氣不足所致的虛寒性病症,如畏寒、肢冷、乏力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再者,中膂俞對於腰部病症的治療具有顯著效果。腰部乃人體運動的關鍵部位,承載著身體的重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