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小太監馮敬和 (第4/4頁)
松煙入墨書流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打定了主意,接下來的幾個月,馮敬和便假託“毒瘴侵體”,滯留於驛館之中。
與此同時,京師中各種流言紛飛,有說泰昌帝是被鴻臚寺官員李可灼進獻的丹藥毒死(史稱“紅丸案”),有說泰昌帝是被鄭貴妃進獻的八個美人,掏空了身子,精盡人亡。
一時間,種種傳聞令人難辨真偽。
而躲在驛館裡的馮敬和,則是在心中連呼“僥倖”。
因為,他暗中從宮中得到訊息,因泰昌帝駕崩,司禮監秉筆太監兼御藥房太監——崔文升;司禮監太監馬榮;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均被捲入其中(移宮案)。
終於,在萬曆帝駕崩四個月之後,朝廷在經歷了天啟帝即位、萬曆帝下葬、詔改天啟元年等,一系列的動盪之後,穩定下來。
就在馮敬和第二次整理行裝,準備踏上回京師的旅程時,他新的差遣到了:命馮敬和任“採珠使”1,赴廣東布政司廉州府合浦縣2,為內廷督辦採珠事宜。
這個新差遣,說一句大白話就是,任命馮敬和去往合浦縣,督辦宮中所需珍珠。
在這份任命中,馮敬和讀出了許多外人所不知的內容,起碼宮內沒有責備他遲遲不歸,反而給了油水頗豐的“採珠使”的差遣。
由此可見,之前回宮時,撒出去的銀票,沒有白花。
1合浦珍珠:合浦盛產珍珠,史上稱“南珠”,為歷朝歷代宮廷所喜。
2合浦縣:彼時為了阻絕廣西少數民族與海南島少數民族的聯絡,廣西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今日廣西所轄欽州、北海、防城港皆為廣東布政司轄。
:()殘明,山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