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渡雪(六) (第1/3頁)
她與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貞寧十四年十二月底, 先帝出殯,易琅與百官皆出城送殯。
先帝陵寢的營建本來還未完成,然而內閣的遺詔一出, 工部立即縮減了陵寢原來的規制, 地面建築全部停工。
貞寧帝出殯時, 地下的工程已經完成了近九層。工部原本上奏,建議先暫時將先帝的棺槨停在筆架山的皇寺中, 等門樓、享殿、左右廡配殿和神廚建完之後, 再送先帝入葬,但白玉陽駁了工部的請求。
沒有司禮監的阻礙, 內閣很快議定了送殯的禮制, 命一切從簡, 不勞傷民力。
因此,一生錦衣華服,追求享樂的貞寧帝,最後被迫成了大明歷史上, 後事最為簡樸的君王。
年底大雪封道, 楊婉病得越發厲害, 易琅便讓她在養心殿中養病, 不必隨行。
宮中一片冷清,太后卻在離宮之前留了話,命楊婉在百官送殯期間, 領尚儀局迎寧妃回宮。
此時, 內廷的大禮尚未議定,尚儀局在迎寧妃回宮的儀制上很是猶豫。太后說得是命尚儀局迎回, 然而國喪期間, 哪裡又能動用儀仗。太后的意思其實是很明白的——寧妃是瘋婦, 即便是為了考慮易琅的感受,暫時迎她回宮,之後也不能把她加在內廷大禮之上。
姜敏為此親自去見了楊婉,歉疚地說:“恐怕要委屈寧妃了。”
楊婉到沒說什麼,只應道:“國喪中這般也是該的。能把寧娘娘接回來,也就是了。”
姜敏見她不為難,心裡越發過意不去,便寬慰她道:“尚儀局擬定的是二十四日這一天,雖然不能動用儀仗,但人還是齊全的。”
楊婉謝過姜敏。
二十四日這一日,大雪滿城。
楊婉撐著傘立在蕉園門前,尚儀局的人分列在兩邊,女使們手中捧著的衣衫雖是新制的,但都不是嬪妃的宮服,而是常衣。蕉園的守衛將園門開啟,對楊婉道:“可由六人入內服侍娘娘梳洗,其餘人需在殿外等候。”
楊婉轉身接過女使手中的衣衫,對姜尚儀道:“我領原承乾宮的宮人進去便是。”
“是。”
楊婉挽裙跨入園門。
園門後是一叢梅樹林,此時花香正濃,豔麗的梅花如同粉玉一般,墜掛在林中。
林中夾著一條小道,順著小道往前走,越走越見花深。
引路的宮人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姑姑,人很和善,一面走,一面對楊婉道:“娘娘這幾年,不能出殿,偶爾會在窗邊站一會兒。我們起初以為,娘娘是想念陛下和大殿下,但後來才發現,娘娘的心是淡的。春秋之交,陛下也時常與蔣娘娘一道入園飲宴,每每那時,娘娘都將門戶鎖好,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最後我們逐漸發覺,娘娘每回推窗啊,都是為了看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
“是啊。”
宮人抬頭朝天上望去,“整個皇城,就蕉園的月色最美。我們以前也不懂得欣賞,還是娘娘跟我們說的,每到冬天,梅花開盛的夜晚,把那窗一推開啊,寒花冷月,冽香在側,是極風流的景緻,可惜這會兒天色還早,娘娘今兒是看不見了。哎……瞧我……”
那宮人低下頭,“說得是什麼話,娘娘能回宮,以後什麼樣的景緻看不到呢。”
楊婉轉話問道:“娘娘身子還好嗎?”
“好。”
宮人嘆了一口氣,“願意吃東西,睡得安穩,也肯跟我們說話,就是……很少看見娘娘笑。我們之前跟她說,大殿下如今做了皇帝,她聽了也只是點頭而已。”
楊婉沒有再說話,跟著宮人走到殿門前。
殿門上有一把銅製的鎖,冷冰冰地懸著。
楊婉抿著唇望著那把鎖,宮人忙上前道:“婉姑娘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