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上,縣裡宴請客商的時候,周餘趁機提出了皮卡問題。
縣裡一口就允諾了下來。
至於皮卡能不能進城的問題?
且不說此時有沒有這項規定,此時的東莞還只是個縣。
連拖拉機都能開進來,更不要說皮卡!
梁永豐點點頭,“你和龔總經理商量一下,需要幾輛,具體怎麼分配,車輛全部掛在永豐精密機械公司名下。”
按照“三來一補”相關規定,港資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自用燃料,可以免領進口許可證,海關憑合同驗放。
廣東商業地產公司的生意,不在“三來一補”範疇內,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
梁永豐想了想又補充道,“記住要買左駕的車!”
周餘這次過來,再次為梁永豐帶來了兩百多萬港幣的收入。
進入6月後,東莞龍舟大賽即將來臨。
下面的幾個鎮和公社一合計,在縣龍舟大賽之前,私下裡先比一下,也摸一下對手的實力。
莞城、附城、萬江、石龍、茶山、東坑、寮步、常平等鎮和公社,都派出了隊伍參賽。
梁永豐也派出了他的隊伍。
比賽的起始地點在石龍公社境內的東江上。
這裡的江面寬達四五百米,可以讓所有隊伍一起出發而不受干擾。
後世電視上常看到的龍舟賽都是短途賽,每一組比賽頂多幾分鐘,可以分組比賽。
此時的龍舟賽都是長途賽,每次比賽的線路全程一般在30公里至40公里之間,完成一場比賽大約需要3個小時。
分組出發的話,不好統計,比賽過程中又會形成干擾。
所以最好是一起出發,大家各憑本事。
沿著東江往下游走五公里左右之後,將會進入附城河段。
按照往年的狀況,這時候各支隊伍已經拉開了距離,不再像剛出發的時候那麼擁擠,賽道會拐入東莞運河。
之所以要這樣安排是因為隨著夏季到來,東江也進入了汛期。
河面水流湍急,危險性增大。
他們又無法給每條龍舟都安排救生船和救生員,一旦有人落水,大機率得靠自救。
可是龍舟隊員劇烈運動後,體力大量流失,在水流湍急,幾百米寬的河流中,一旦落水,出意外的可能性大增。
而東莞運河是六十年代開挖的一條人工河,寬度只有四五十米,水流也比較平緩。
即便有人落水,無論是自己游上岸,還是施救都相對容易。
另外運河上還有多座橋樑。
老百姓可以很方便的觀看龍舟賽。
所以自六十年代,東莞定期舉辦龍舟賽以來,比賽地點都安排在東莞運河上。
終點設在厚街鎮。
比賽全程大約三十公里。
東莞縣主要領導之一出席了本次比賽,並親自為比賽開始發令。
隨著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同時劃出,岸邊響起吶喊聲。
幾分鐘後,龍舟逐漸遠去,並逐漸劃出了人們的視線。
“既然來了,我們索性就參觀一下吧,你們說怎麼樣?”一名領導提議道。
“好啊!聽說這兩年石龍發展的不錯,我們也學習學習!”頓時就有人跳出來捧哏。
“不敢,不敢!”一箇中年人連連擺手,正是石龍的梁主任。
石龍的地理位置非常優異,東江由這裡一分為二。
自古以來就是廣東的商業重鎮,經商氛圍濃厚。
1911年,又通了火車,建了火車站,發展勢頭更勝往昔。
憑藉這一優勢,石龍吸引了不少港商前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