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秦軍滅楚天下一統 (第3/4頁)
水做的骨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寡人子孫便是二世、三世乃至萬世永昌。
李斯聽嬴政如此一說,立時高聲回道,大王所言,盡是天下臣民之想。大王得兼三皇,功蓋五帝,這始皇帝之稱,屬實可彰顯大王如今之情。
微臣恭賀始皇帝一統天下,萬世永昌。
李斯見嬴政對始皇帝稱謂已是欣然接受,便立時改口進言道,皇帝陛下,因事關皇帝陛下今後方便昭告天下,微臣還有一事奏報。
嬴政說道,左丞相儘管奏報就是。
李斯說道,皇帝陛下,如今天下盡歸秦國,皇帝陛下之命也自當要讓天下臣民盡知。只是這皇帝之命需有加蓋印璽以為公知。
微臣以為,皇帝乃秦國一統天下之始皇帝,也該專刻一傳國玉璽,用以萬世永傳。
嬴政一聽李斯之言,心中又是一陣雀躍,臉上盡是歡喜之情,說道,這傳國玉璽之見,左丞相也是想得周全。只是這玉璽上篆刻
何字,方能顯現皇帝印璽之意。
李斯說道,以微臣之見,可用藍田玉鐫刻皇帝玉璽,後世皇帝以玉璽為證憑。玉璽可為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底面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微臣另有建言,隸書雖是如今秦國昭告天下之字型,然微臣以為,玉璽字型還應為秦篆,畢竟這秦篆乃是歷代秦王傳承而來,玉璽用秦篆有告慰皇帝先祖之意。
李斯說完,嬴政心中對李斯又是一陣讚許之情,這李斯所言所想無一件不讓自己心悅。
李斯這皇帝尊稱之見,確實周密,心思細密不說,一字一句,顯然是早就字斟句酌過,這讓嬴政很是驚歎。
李斯進言地皇帝尊稱才剛是確定,傳國玉璽之見就被李斯提起,傳國玉璽上的篆刻之詞也是甚合嬴政心意,以至於嬴政思慮半晌,竟然也想不出一個可替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裡的任何一個字。
再加上李斯提議傳國玉璽用秦篆字型,簡直把嬴政心思全數摸透。嬴政聽完李斯製作皇帝專享傳國玉璽之見後,有一種被李斯看夠的感覺。
嬴政才歡喜了幾天,就又有煩心事困擾。自秦國攻滅六國後,嬴政依據左丞相李斯之見,將原秦國三十六郡,擴充至四十六郡郡。
可這郡縣擴充之後,朝中群臣之中,又有一件舊事被重提,那便是秦國是否參照周王朝,給予皇帝子孫予以分封。
嬴政也是被朝中群臣這一提議弄得心神不定,分封子孫之見,以嬴氏宗族之人最為積極,這也在情理當中,分封受益首當其衝便是宗族之人。其次還有軍功賜爵之人和封侯拜相之人,這些將相雖無進言,卻也有盤算分封后獲益之優劣。
,!
群臣之中還有另一種諫言,周王朝分封幾百家諸侯給子孫功臣,最後落得一個諸侯爭霸,各自為戰。
秦國若是再分封子孫功臣,只怕還將會重蹈周王朝覆轍。秦國如今施以郡縣制,各地郡守治理有方,天下安定,一旦分封,還不知有何異動。
嬴政被群臣之中的分封和郡縣之爭給弄得心神不寧,分封與郡縣之制兩者各有千秋,嬴政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了。
嬴政思謀再三,還是決意先不去理會分封子孫之見,這秦國一統天下才是昨日之事,現在便去施以分封之制,操之過急。
嬴政想起秦軍徵滅六國之過程,自己也是飽受驚嚇之苦,按說秦軍只用十年便攻滅六國,已是遠超嬴政預想,雖說秦軍虎狼之師力壓六國之軍,可六國若是合力抗秦,秦軍再是能征善戰,只怕能有今日徵滅六國,一統天下之事。
嬴政自思,憑藉先祖打下的基業,秦國好不容易做到了攻滅六國,一統天下,不能讓秦國在自己手裡因為分封子孫而重蹈周王朝覆轍。
嬴政見嬴氏宗族子孫一直糾結於分封之制,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