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2/2頁)
[美] 詹姆斯·岡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另一個島上居住著形體可憎、秉性兇惡的民族,他們沒有頭部,但雙眼長在肩上……
(黎昌抱 譯)
世上沒有理想國
喬叟(1340-1400)約在1387年寫了《坎特伯雷故事集》,託瑪斯&iddot;馬洛禮(?-1471)在1469年寫了《亞瑟王之死》。這兩部作品是中世紀最後的傑作。在這兩部著作中,都具有幻想和超自然的成分,同時,也都表達了這樣一種世界觀,即認為超自然應有其一定時作用。但是,即使在喬叟之前,種種跡象已越來越明顯地表明,我們這個世界及其義務和責任的制度,等級和宗教的幹預,都正在分崩離析。
14世紀初,文藝復興於義大利開始;正是在這一世紀,火藥傳入了歐洲,武士變成了士兵。在英國,羅傑&iddot;培根(1214-1294)是位奇才,天主教方濟各會修士。在他那個時代,人們視無知高於知識。然而,正是培根開創了對自然科學的研究,主張實驗和直接的觀察,儘管聖奧古斯汀1(354-430)曾經寫道:&ldo;只能尊奉《聖經》的權威,因為這一權威大於全人類思想的力量。&rdo;
【1 聖奧古斯汀,基督教哲學家,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羅馬帝國北非領地希波[今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教區主教。】
培根與當時的許多名人發生過爭論;他被指控玩弄魔術和占星術,終於在1277年被投入監獄,並在獄中度過了整整15年。人們說,在他臨終時,他曾說:&ldo;為了結束無知,我自尋煩惱,我為此深感後悔。&rdo;但他預見到,在未來,人類將作出豐功偉績;這種預見是中世紀科幻小說之先兆,而且大部分得以實現。在一封著名的信中,他曾預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