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奴與我正面決戰。
我軍一十四萬,建奴兵六萬,絕對優勢在我,再加上火器之利,兩軍正面決戰的話,我軍雖不敢說必戰,亦可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卑職的戰法!”
接下來,雷大鵬手指遼東地圖,講述起了具體戰術,如何進兵、如何駐紮、如何選擇戰場、如何排兵佈陣……條理清晰,頭頭是道,體現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能。
在場眾人聽完之後,包括總督楊鶴在內,無不暗暗點頭稱讚,雷大鵬果然有大將之才,這一番回答,高分。
……
接下來,該秦鋒了。
“秦鋒,對於薩爾滸之戰,你又有何看法?”
“回總督大人的話,依卑職之見,薩爾滸之戰大敗,前遼東經略楊鎬固然負有極大責任,卻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故而這戰敗之責,不能完全歸罪於楊鎬!”
“譁!”
秦鋒的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了一陣大譁。
要知道,十年以來,世人雖然對薩爾滸之戰爭論頗多,可在批判楊鎬的問題上,卻是出奇的一致,都認為楊鎬剛愎自用、胡亂指揮、急功近利,這才導致了薩爾滸之戰的慘敗,乃是兵敗的第一罪人!
之後楊鎬法場斬首之時,更是萬人唾棄,齊呼解恨!
現如今,秦鋒卻說楊鎬有苦衷,不能一味責備,難免引來眾人的側目,看向秦鋒的目光,又跟看村口的守村人一樣了,這貨不會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根本不懂軍事吧?
只有總督楊鶴神色不變,還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秦鋒,細細說來。”
“諾,世人皆道,薩爾滸之敗乃是楊鎬剛愎自用,不待時機成熟,就急於出兵導致的,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楊鎬為何急於出兵呢?
急於搶功嗎?
身為經略,統率全軍,若是勝了建奴,論功當屬第一,又何須去搶……答案只有四個字:糧餉不足!
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假,可是萬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間,我大明先後發起了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
三場大戰下來,兵馬、糧食、軍械消耗不計其數,銀子更是如海水一般花了出去,以至於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軍費開支嚴重吃緊。
萬曆四十六年,朝廷準備出兵遼東,卻苦於軍餉不足,無奈之下,這才頒佈了政令:天下田畝,具加徵白銀三厘五毫,共得賦銀二百餘萬兩,這才勉強湊齊了出征需要的軍餉。
可是諸位想過沒有,十四萬將士、四萬多匹軍馬,再加上後方幾十萬民夫,一天要消耗多少銀子?
二百多萬兩銀子,又能支撐多久呢?”
隨著秦鋒的講述,在場眾人的目光又發生了變化,這貨不是軍事白痴,反而考慮的非常全面,而後默默的計算起來……
這種軍費開支的大賬,不是一般人能算明白的,但是總督—楊鶴恰好知道。
“萬曆四十六年,本督恰好在戶部任職,檢視過軍費開支的賬冊,遼東苦寒之地,糧食出產有限,自用尚且不足,根本無法為十四萬大軍提供補給,只能從內地運輸。
朝廷當時徵調了五十二萬民夫,騾馬六萬餘匹,牛五萬餘頭,大小貨船四千餘隻,先將糧食從江南透過大運河運到了山東,再陸運到登州,而後海運到遼東地區,供應大軍支用。
因為路途過於遙遠了,每運輸一石糧食,就要消耗四兩白銀,十四萬將士,按個人月糧一石計算,一個月就是十四萬石糧食,需要耗銀六十四萬兩!”
“譁!”
在場大都是廝殺漢,只知道當兵吃糧,上陣殺敵,對於後勤供應的事情卻是很少關心,也輪不到他們來關心。
如今聽了總督楊鶴的解釋,不禁一陣大譁,沒想到用兵遼東開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