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陽謀離間 (第1/2頁)
漢唐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滿堂的文官,大部分都是參加過崖山海戰的人,當時他們可以無所畏懼的支援趙昺,支援趙宋政權,為了支援趙宋政權,他們可以組織族人與蒙古人血戰到底,為了支援趙宋政權,他們情願拋家舍業,遠渡重洋來到巴朗蓋島,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感謝,趙宋政權對他們加官進爵,封賞無數,但是為什麼短短七年的時間,大家對於楊勇篡奪趙昺的皇位表現出的冷漠,實在是令人想不通。 楊勇控制了軍隊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恐怕就像楊勇說的:蒙古滅宋是蠻夷僭越身份,妄圖竊取華夏正統,蒙古滅宋是蠻夷政權首次攻滅華夏正統政權,掌權者是蒙古人,但是楊勇篡位,卻是華夏政權中間一次改朝換代,屬於漢人之間的事情,掌權者還是漢人,故而這些大臣反應平平,也許在他們看來,只要還是漢人執政,不管誰掌權,只要讀的還是四書五經,遵循的還是孔孟之道,誰做皇帝都一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趙家做了皇帝后,並沒有帶領華夏族走向漢唐那樣一統華夏,蔑視四夷的盛世,相反,趙家建立宋朝後,不僅未能收付燕雲十六州,連西南夷都打不過,還讓交趾獨立,更不要提遙遠的西域了,現在更是被蒙古人打的丟失了中原之地,只能跑到蠻夷之地復國了。 而楊勇則有勇有謀,並且已經控制了大宋的朝政多年,楊勇稱帝是早晚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三百年前,趙匡胤從柴家孤兒寡母手上奪得的江山,三百年後,楊勇又從趙家的孤兒寡母手上奪走江山,似乎是一個輪迴。 既然趙家的人不適合做皇帝,不能帶領大家走向富強,而且是三百年之久都沒能改變,那麼換一家人做皇帝也未嘗不可。 正所謂: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 大宋的天也該變一變了。 眾人將目光看向陸秀夫。 當初是張世傑和陸秀夫帶領大家擁立趙昺為帝,並且東躲西藏,最後來到的大宋島。 而現在張世傑已經去世多年,趙昺也已經死亡,就由陸秀夫給大家做一個決定吧,畢竟陸秀夫在民間的威望極高,如果陸秀夫支援楊勇稱帝,那麼大家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楊勇稱帝。 只見陸秀夫站出來,向太后行禮道:“稟太后,皇上為阿羅約部落所害,微臣以為我們當務之急是替皇上報仇,至於冊立新君,不管是從宗室裡選擇,還是選擇德才兼備的楊太尉,都不能急於一時,大宋立國三百年,還沒有皇上被刺殺的先例,而在我朝卻發生了,簡直是奇恥大辱,如果我們不給皇帝報仇,而是先立新君,反而會讓部落及外國認為我大宋軟弱無能,如此,將來我大宋何以在列邦立足,因此,微臣建議我們當用雷霆之勢剿滅阿羅約部落,讓阿羅約部落和那些蠢蠢欲動的人知道:我大宋雖然地處一隅,但是也不是好欺負的。” 楊太后聽後,看向楊勇,畢竟楊勇現在才是大宋的實際統治者。 楊勇說道:“陸大人,我感覺先立新君與替先皇報仇並不矛盾,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果大宋一天不選立新君,那麼臣民就會沒有主心骨,那些不臣之人就會蠢蠢欲動,而只有確定了新君,大宋的朝局穩定下來,我們才能集中兵力去攻打阿羅約部落。” 吳又玄、秦世昭及一眾武官表示贊同。 陸秀夫不慌不忙的說道:“非也,攻打阿羅約部落,肯定會造成阿羅約部落巨大的傷亡,但是我們只會懲處首惡,其餘的人還是要放的,畢竟都是大宋的臣民,如果先立新君,那麼攻打阿羅約部落的旨意就會有新君發出,到時候阿羅約部落被平定,他們的臣民就將仇恨記在新君和新朝身上,會留下仇恨的種子,而如果在確立新君之前,以太后的名義,為先皇報仇,這樣,被降服後的阿羅約部落就會把仇恨記在太后和先皇身上,等新君繼位,再赦免阿羅約部落的殘害先皇之罪,也赦免那些參與的部眾,如此,新君在阿羅約部落中就會留下良好的口碑,他們對新朝也不會那麼牴觸,甚至是感恩戴德,攻打阿羅約部落,咱們要以雷霆手段,斬殺阿羅約部落有可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