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百家聚集 (第1/2頁)
閒來垂釣碧溪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己未年,夏初,晴。
咸陽城外十里亭。
一群人正靜靜佇立於此,翹首期盼。
為首之人,正是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公子扶蘇。
此刻的扶蘇,依舊那般溫潤如玉,和煦的陽光傾灑於他的身軀,仿若為其披上一層柔和的光暈。
他那俊朗的面容攜著溫和的笑意,令人如沐春風。
然而,寬鬆的衣袍之下,健壯的肌肉若隱若現,彰顯出他絕非僅為文弱書生,而是懷有堅韌的力量與堅定的決心。
誠然,扶蘇這段時日將《論語》與《掄語》融會貫通,終是尋得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他深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一味盲從只會令自身步入死衚衕,於他人之智慧中汲取養分,助力自身成長,方為真正的大道。
他已不再是那個盲目跟從的少年,而是擁有了自身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十里亭,向來具有諸多重要之功用,其中之一便是迎來送往。
這座亭子,往往是人們迎來送往的關鍵之所。
每逢親朋好友出城送別,多會送至這十里長亭之處。
在此,人們設宴餞別,杯盞交錯之間,互道珍重;文人墨客則賦詩贈言,以精妙之詞句抒發著內心的不捨與祝福。
由此留下了諸多飽含深情厚誼的故事與令人讚歎的文學佳作。
譬如,“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這般詩詞生動描繪了長亭送別的宏大場景,令人感受到那無盡的寂寥與期待。
柳永《雨霖鈴》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更是以細膩細膩的筆觸,鮮活展現了離別時的哀愁與不捨,成為千古絕唱,令後人在吟誦之際,仿若能親眼目睹那依依惜別的畫面。
而扶蘇身為帝國的繼承人,出城十里相迎,此無疑是絕對的厚禮。
政哥自然清楚,諸子百家之中諸多之人對他印象欠佳。
此番,他專門派遣扶蘇前來迎接,可以說在“禮”這一方面做足了功夫。
倘若諸子百家來者不給面子,那便是他們的問題了。
就算政哥因此翻臉,那也是別人理虧在前。
陸陸續續的,有一些於諸子百家中聲名不顯的流派人物紛至沓來。
扶蘇始終挺直脊樑,目光專注且溫和,毫無半分焦躁與不耐。
只見一位身著樸素麻衣的老者,代表著某個籍籍無名的小流派,腳步略顯蹣跚地朝著十里亭走來。
扶蘇臉上即刻浮現出真摯的笑容,疾步迎上前去,雙手抱拳作揖道:“先生一路奔波辛勞,扶蘇在此恭候許久。”
他的聲音清澈而洪亮,飽含滿滿的敬意。
老者微微躬身還禮,扶蘇趕忙伸手相扶,言道:“先生不必多禮,您能蒞臨,實乃我大秦之幸。”
他的眼神中未有絲毫輕視,盡是對老者的尊崇。
緊接著,又有幾位年輕的學者結伴而至,他們神色拘謹,面對尊貴的扶蘇公子,顯得頗為緊張。
扶蘇卻主動趨前,親切地道:“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
他的語氣平和,宛如與老友交談一般,瞬間令這些年輕學者放鬆下來。
扶蘇與每一位到來之人皆耐心地寒暄著,詢問路途是否順遂,關懷他們的身體狀況。
對於他們所代表的流派和學說,扶蘇亦表現出濃厚興趣,認真聆聽著他們的介紹。
一番寒暄過後,扶蘇有條不紊地安排隨從:“來人,務必謹慎護送諸位先生前往咸陽城。要悉心照料好先生們的需求,不得有絲毫疏忽怠慢。”
他的目光堅定,令人不敢有絲毫懈怠之意。
那些被迎接之人,在扶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