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貧道早些時候去過龍城,見過那裡的城隍,知道九年之前發生過何事,若你願意,隨時可以整軍起兵。」莫問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直視莫問,良久過後搖了搖頭,「身為臣子,豈能行那謀反之事?」
「你不想為父報仇?」莫問挑眉問道。
慕容振雄點了點頭,隨即又搖了搖頭……
第五百七十二章 釜底抽薪
「究竟想是不想?」莫問挑眉問道。
「我不是沒有想過,但先父所為確有過錯,此事怪不得皇上。」慕容振雄搖了搖頭。
「貧道不曾問你是非對錯,只問你有無為令尊報仇之心?」莫問坐到了上首木椅。
「自古忠孝不得兩全。」慕容振雄緩緩搖頭。
莫問聞言徹底瞭然,這次算是真正找到了慕容振雄的病根所在,慕容振雄認為忠大於孝乃天經地義,但潛意識裡又對其父的死耿耿於懷,隨時想要起兵造反,但每次又被理智壓制了下來,這是後天養成的人性與與生俱來的天性之間的劇烈衝突。
世人在受到傷害之後通常會先行忍耐,這是人類趨吉避兇的本能導致的,因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倘若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除了少數懦夫,大部分人都會進行不顧後果的反抗,這種反抗雖然吉凶難料卻可以化解心中的壓力,說的直白一些就是能不能揚眉不好說,吐氣卻是一定可以的。
是忍耐還是反抗,是每個人都有的選擇,有選擇就有餘地,怕的是沒有選擇,慕容振雄心中存有強烈的效忠之心,而殺死他父親的恰恰是他效忠的皇上,他想反抗卻無法進行反抗,若是他的顧慮是外在原因,還可以想方設法的化解掉,但問題出在他自身,他認為皇上是不可以冒犯的,冒犯皇上就是不忠。
慕容振雄的這種心理在此時並不少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是孔子提出的,倡導和推崇的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愚忠,三綱五常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人性,培育了奴性,但孔子被推為孔聖,為儒家先師,世人從未想過他的理論也會有不足之處,對其論述無不推崇遵行,不敢有絲毫的質疑。
若是遇到此事的不是慕容振雄而是一個尋常農夫,亦不會如此糾結,因為能力有大小,他們沒有能力為父報仇,但慕容振雄有能力為他父親報仇,有能力去做而不做,令他心中更加糾結矛盾。
倘若心中巨大的壓力常年不得宣洩,會引起諸多不良後果,出現何種後果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慕容振雄的殘暴好殺只是其中一種,當年他烹食了傳旨的閹人,此舉雖然不曾為父報仇,卻向皇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多多少少能夠消解些許怨氣,隨後他便記住了烹食閹人時的心境,他潛意識裡可能是希望能夠利用這種心境來緩解自己心中的苦悶,也可能是他想透過別人的痛苦來獲得某種扭曲的陪伴和慰藉。
「慕容將軍,若是異位而處,貧道絕不會坐視父親被斬。」莫問搖頭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大感驚訝,若是尋常人有這種想法算不得什麼,但莫問是仙人,他以為仙人都是忠字當頭。
「萬惡霪為首,百善孝為先,養大你的是父母雙親,不是燕國皇帝。」莫問直身站起向外走去。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他並未試圖勸說開解慕容振雄,事發之時慕容振雄已經四十多歲,在其父被斬首的時候他沒有反叛,此時更不會反叛,古人云四十不惑,慕容振雄雖然殘暴卻並不迷惑,他不需要開解,開解毫無用處。
「真人要往何處去?」慕容振雄問道。
「日後貧道不會再來。」莫問到得門口瞬移離開。
莫問現身於代國,天樞別院。
到得天樞別院,莫問元嬰離體,前去祝君夢所在的村落,檢視孔雀王的度化進展,此時祝君夢已經開始擴建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