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796 年初,反法戰爭的局勢發生劇變。拿破崙&iddot;波拿巴奉命遠徵在奧地
利統治下的義大利,拿破崙利用法軍高昂計程車氣,施展自身的指揮才能,連 敗奧軍,1796 年 8 月至次年 1 月的四次戰鬥,給奧軍以毀滅性的打擊。1797
年 10 月 18 日,法奧簽訂了坎波福米奧和約。奧地利放棄它所屬的尼德蘭和 直到阿迪河為止的義大利,同意割讓萊茵河左岸地區。第一次反法聯盟被粉 碎。
時隔不久,反法國家又建立了第二次反法聯盟,主要參加國有英國、奧 地利、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普魯士中立。1799 年春,35 萬聯軍向法軍攻擊, 連連得手。6 月,奧軍直逼阿爾薩斯。8 月,俄軍在義大利北部擊敗法軍,將 之趕出義大利。接著,俄英軍隊在荷蘭登陸。反法聯軍從義大利、瑞士、德
1 1793 年 3 月‐8 月,英國先後同俄國、撒丁王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以及普魯士、奧地利簽訂
協定,共同干涉法國革命。第一次反法聯盟形成。
意志的萊茵和荷蘭四個方面進逼法國。然而,第二次反法聯盟比第一次聯盟 分裂得更快。奧地利獨吞義大利的野心引起沙俄的惱怒。沙皇宣佈退出聯盟, 召回全部俄軍。恰在這時,被國內危急形勢震驚了的拿破崙從北非回國,於
11 月 9 日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立即揮戈北意。1800 年 6 月 14 日,法奧 在馬倫戈遭遇,奧軍大敗。12 月 3 日,奧軍又在巴伐利亞的霍亨林登戰役中 損失慘重,一蹶不振。1800 年 2 月 9 日,同法國簽訂呂內維爾和約。據此, 德意志帝國完全被排斥出萊茵河左岸,萊茵河從此成為德法的國界。1150 平 方英里的領土及近 400 萬居民被劃歸法國所有;奧屬尼德蘭和盧森堡為法國 所得;奧地利在 1797 年獲得的前威尼斯領地的一部分也被剝奪。
在法國的支配作用下,1803 年 2 月 25 日德意志帝國代表會議透過一個 總決議,取消了 112 個帝國諸侯領土,約有 300 萬人改變邦國國籍;廢除教 會諸侯,實行教產還俗;歸併許多帝國城市,僅漢堡、不萊梅、呂貝克、奧 格斯堡、法蘭克福和紐倫堡仍為帝國直屬城市。普、奧在這次&ldo;領土轉移&rdo; 中得利最大。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也擴大了領土,但必須以充當法國的 附庸為代價。
干涉戰爭的節節失利,也使德意志國內封建割據勢力和封建制度不斷削 弱。大批割據小邦的取消,等於清除掉一大堆阻礙建立統一民族大廈的廢墟。 廢除教會諸侯和教產還俗使德意志封建統治支柱的天主教的權力、組織和生 存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而真正標誌著封建制度削弱的則是與軍事失敗相伴 而行的各邦人民的起事。1795 年柏林幫工暴動,1799 年波美拉尼亞、1803 年東普魯士農民騷動。在西里西亞及北德地區,農民騷動和工人罷工持續不 斷。在法軍佔領的萊茵河左岸,廢除世俗和教會貴族的特權,實行資產階級 的權利和自由,一些共和主義者甚至在那裡開展第二個德意志共和運動,效 仿法國,建立萊茵河左岸共和國。封建統治者被迫進行一些改革。1794 年 6 月生效的北德&ldo;通用邦法&rdo;,雖本質上仍維持封建統治,但對資產階級的平 等、自由等要求作了讓步。普魯士則在 1799 年和 1805 年間實行解放國有土 地上的農民的政策。
正當帝國政治處於急速瓦解之際,反法的干涉戰爭再起,拿破崙不斷擴
大在德的戰果,進一步掃蕩了德意志的封建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