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第2/3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從秘魯到坦尚尼亞,再到印度尼西亞,都廣泛存在著差異。在這樣一個活躍多變的世界裡,任何地方所取得的任何創造性成就都可能成為大家共同的知識財富,人們加以討論、學習、採用或予以拋棄。最終結果將是全球範圍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生物學領域中雜交優勢的法則在文化領域中也會起作用。
然而,當前對人類未來的思索更多地集中於核毀滅的危險,而不是雜交優勢的期望。因此,諸多戰略的推行都是為了避免危險而實現希望。從全體人類的觀點而不是某一民族或某種意識形態的觀點出發來考察這些戰略,它們可以歸納為兩種截然對立的哲學。倘將這兩種哲學簡化到標語的程度,則分別可稱之為&ot;大體尚好&ot;哲學和&ot;懸崖勒馬&ot;哲學。將前一種哲學的樂觀派對當前趨勢一般表示滿意,持後一種哲學的悲觀派則認為當前人類發展趨勢會走向自我毀滅,因而必須懸崖勒馬以避免全球大災難。這兩種哲學的直接對立明顯地表現在對待兩大基本問題,即生態環境惡化和核威脅問題的態度上。
關於生態環境,樂觀派堅持認為技術造就了現代文明,並且可以依賴技術來解決當前和未來的各種問題。
與此針鋒相對的那些持&ot;懸崖勒馬&ot;哲學的鬥士們認為,技術確實有作用,但是它不能單獨承擔生產和消費的無限增長。發達國家的公民現在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財富和舒適,但他們這樣的生活並不僅僅是得益於技術事業。同樣不可缺少的是,他們不但利用了過去已貯藏幾百萬年的有限礦物能源,而且以礦石、表土和地下水的形式支用了未來的資源。我們今天之所以生活得很好,是因為我們不久前學會轉化和消費過去和未來的資源。然而在這樣做時,我們便在生態帳戶上不斷地賒帳,這生態環境是自古以來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但是未來我們不能繼續無限土地亨受這種恩澤。甘地曾表述過這種觀點,他說大自然能滿足人類的所有需求,但不能滿足人類的所有慾望,尤其是在漫無節制的消費主義惡性膨脹的時候。。《致總統(吉米&iddot;卡特)的2000年全球報告》在對本世紀末的世界情況作如下的預測時也表述了這種觀點:&ot;如果目前的發展趨勢持續下去,2000年時世界的人口擁擠、環境汙染、生態失衡以及社會混亂將比現在更為嚴重。……如果要避免日益嚴重的貧困和人類的痛苦,防止環境的惡化,緩解國際緊張關係和衝突,那麼就必須具有新的充滿活力的、堅定不移的主動創業精神。而這並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ot;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