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著玩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絕對不是實力差勁,只是運氣不好!
——《奧伯倫關於他錯誤的總結》
好的,玩笑說遠了。事實上,奧伯倫那次研究的專案裡包含了極多的自律法術,但多個自律法術的終止條件,他給得又語焉不詳,導致他很多的子魔法被納入了多個自律體系裡。
比如,一般人要取得水,他會直接使用滴水術——這應該是常識吧?但奧伯倫他那次專案,就做出了這麼些怪東西。
先用霜風術做出冰霜,再用風起術將其聚集,再用火舌術將其融化。沒完,還有雜質不是?那我們再用大火力火舌術蒸發它,再用溫降術吸收溫度……然後壞了,又變回冰霜去了。
糟糕的排序,加上幾乎等於零的終止條件,讓這幾個長時維持魔法,做了不知道多少次迴圈。而又因為它們本質上大多是基石法術,轉接間隔幾乎都能忽略,導致每次迴圈都快地驚人。
而這只是簡單一例,在奧伯倫那次實驗裡,他還加了不知多少條這樣的迴圈鏈路。每個鏈路又都有交織,構成了恐怖的大網。這張冗餘又複雜的網,近乎瞬間就榨乾了奧伯倫的魔力與精神力,差點讓他當時就回歸流金河去了。
後來人研究這種冗餘關係,發現如此的“無用鏈路”能極速耗盡磅礴的魔力。對人而言如此,那麼將這矛頭對準環境中的魔力呢?
於是,奧伯倫的錯誤,這個結界就誕生了。
越是高深的施法者,就能越輕而易舉地構建起多個,且彼此穿插的無效鏈路。這樣的網越大,就能越快將魔力吞噬一空。
而轉化越順滑,其溢散的魔力越少,結界內的人就越不易察覺。待到有所反應時,環境中的魔力早已所剩無幾了。
奧伯倫的錯誤不是錯誤,正是這項發現,成就了後來邊線結界設計的部分理論基礎!
安可對環境中魔力的驟降再敏感不過了。
開玩笑,魔壓陡然向下突變能帶來什麼樣的痛苦,誰都該沒安可她有發言權。
晨星已提點過安可,目前所有的生物都是長期適應魔力存在後的生命。儘管結界裡的人類更適合低魔壓的環境,但不代表這樣的適應就能絕對擺脫魔力——生命早同魔力分不開了。
就像人離不開空氣與水那樣。
如此看來,奧伯倫的錯誤這種結界的制敵手段,同惡兆湮滅目標的魔力、體力、精神力,以達到使目標衰竭而死,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前者只抽乾環境中的魔力,進而抽乾存在覆蓋環境中的目標魔力罷了。
安可拉扯著凡妮莎,想把她拖拽遠離這危險的結界。畢竟安可此時並不知曉,這個結界的具體效果與作用範圍,但她明白,來者正在製造魔力真空,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誰知道這樣的魔法會不會波及自己。安可不敢去賭。越是極端的魔法,釋放條件總歸越是苛刻,也就越容易失控嘛。
但凡妮莎卻不為所動。
她會害怕那人釋放的魔法?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嘛。
從小到大,凡妮莎都在她的魔法照顧下長大的,怎麼會害怕她傷到自己呢。
魔力真空區急劇縮小,彷彿是盤旋良久的獵鷹忽然發現了探頭的田鼠,不留情地展開了獵殺。
結界囊括範圍縮減,意味著魔力抽空所需的時間更少。待到只限定到單人附近時,就同只抽乾此一人的魔力沒有差別了。
起陣,檢測,縮限,抽空,這些步驟看似繁瑣,但在來者宣告完畢後,完成幾乎就是在幾息之內。
戰鬥經驗豐富的施法者都知道,能節約的魔力當然是該節約的,這是為可能的突發情況留下反擊的餘力。但要有絕對的把握,那就該若天災一般,毫不留情。
結界的展開者,她對敵我實力的拿捏到了可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