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玩兒的玩具花樣很多,大多數都是自制的,那會兒並沒有賣玩具的。沙包母親用布縫上裝一點玉米粒兒自己做的,跳繩用自己家的麻繩去跳,鐵環是父親握的,還有我們女孩子玩兒的夾板兒是加電線的工具,用一個沙包,四個夾板兒就來一場很快樂的遊戲。
下雨天都是泥路,雨停了之後,我們用路上的泥做泥塑,做各種各樣的花型。用用過的廢紙。疊包,打輸贏。用柿子的蒂做巴撈。我們放一個秋假,每個人把這個巴撈都會贏上幾串,我們會把它用繩子串起來。
每年的收麥子的時候有個麥假,同學們回家都去給父母幫忙收麥子,我們家有七畝麥子。到麥子熟透的時候,父親說,不能到太陽太熱的時候去收割,這樣子一抓麥粒會掉。
父親都是讓我們凌晨四點鐘起床,把鐮刀磨好,母親會煮上十幾個雞蛋,把牛牽上,套個架子車,就去離家裡幾里路的地裡去收割麥子。
父親,母親,我和姐姐,我們四個人兩畝麥子。兩三個小時就割完了。母親早早回去做飯。我和姐姐和父親裝車。這大半天的時間,我們就會把這些麥子收割完拉到場裡。
我們家這幾畝地收割這些麥子也就幾天時間就收割完了。但是在割麥子之前,父親會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他會把我們家有一片方方正正的地騰出來碾的平平的,收割回來的麥子就放到這個場地上。曬上幾天之後把麥子徹底曬乾。找人家車來碾場,碾上兩遍之後,麥子和秸稈兒就分離了。父親會把秸稈兒一層一層的摞起來,摞成一個秸稈堆。
麥子捲到一起。當風來的時候,現在就洋場,風會把麥子外邊的皮吹跑留下麥子,這些麥子後來要經過三四天的晾曬才可以入甕。這些麥子是一家人的一年的口糧,還有一部分要上繳公糧。農民根本沒有賣的糧食,只要能解決溫飽都不錯了。
我們學校也組織勤工儉學活動。收完麥子,讓每個學生把自己在家裡拾的麥子拿到學校去,去捐給學校。那會兒我一個人都要捐半袋子小麥。
還有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每到割麥子的時間,渭北有一個名小吃叫油糕。幾個村子中間就有那麼一個油糕攤位。他們不賣錢是用麥子去換,我呢會把從地裡拾回來的麥子收拾好之後去換上十幾個油糕拿回來吃。
現在回味起來都沒有原來的這個味道了。
放暑假的時候也是一年當中最快樂的時光。父親種了幾畝西瓜,為防止小偷偷瓜,父親在瓜地前邊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帳篷。
我和姐姐一大早就把父親從瓜地換回去我們在地裡面看瓜,表姐的對門一個叔叔在新華書店上班。表姐每年暑假會從那個叔叔那兒給我借來好多好多好看的課外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西遊記》等等等等。我一邊躺在瓜地的帳篷裡看書,一邊看瓜。
遇到地裡邊澆水的時候,會端上一盆髒衣服,在水泵上去洗衣服。把洗完的衣服晾到地裡,一會兒就幹了。
水渠裡的蝌蚪,青蛙也非常的多。那會兒把蝌蚪以為是魚,拿一個小瓶子抓了好多蝌蚪回去準備養,父親說那是青蛙就不是魚。地裡邊還有好多的柳樹,我覺得那個柳樹非常的漂亮,就拔了幾根小的拿回去準備在院子裡栽。父親說家裡邊兒就不不種柳樹。
小時候的記憶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有趣,天氣太熱的時候,我們會到水渠裡邊兒去游泳玩。雖然說不會遊,但是渠水很淺很淺。我們也就是為了涼快,在裡邊兒玩一會。
暑假的時候中午那是很熱的,但是我們在水邊玩並不覺得熱,反而覺得很涼快,就是曬得很黑。
渴了到地裡邊找一個熟透了的,長得不太好的西瓜。一摔兩半兒,拿起來就吃。
父親當時種的西瓜品種很好,一個瓜足足有二三十斤重,一個人抱不起來。但是當時收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