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笙有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啟派人跟著鄭智到府上拿了賬本,不敢有絲毫耽擱,晚飯的時候回到府邸繼續看賬本。

下人送來麵餅,他一手拿著賬本看,一手拿著麵餅沾醬吃了起來。

第二張餅咬了一口,侍女小曼又送米酒過來,侍女小曼一見趙啟,咯咯地笑出聲來。

趙啟好奇,問道:“笑什麼?”

侍女回答道:“殿下,你沾的醤……”

趙啟低頭一看,原來他剛剛吃餅沾的不是醤,而是墨汁,他咂了咂嘴說道:“想不到這墨汁也挺好吃的。”

說著跟侍女一起笑了起來。

一直看到月上中天,屋內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閃著微光,趙啟在那微弱的燭光下聚精會神地看著賬本,竟然看的心驚肉跳起來。

那泛黃的紙上一點點黑色的墨跡,像是用一滴滴血寫的,那賬本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是細看起來,那字裡行間隱藏著很多巨大的漏洞。

首先是賑災銀兩,朝廷2月初頒發賑災200萬兩白銀 ,3月份到青州實際的賑災100萬兩白銀。

為何少了100萬兩 ,通判不清楚,實際到的100萬兩都有入庫登記記錄。

收到的是100萬兩白銀,3月到7月之間 ,通判要求每日每人發1錢薪水,民夫一共是20萬,5個月期間共發薪水3000兩白銀。

當時正常米價是一石1兩白銀,20萬民夫,每人每天半斤米,5個月期間 ,共需要白米約1081石(1石\u003d925斤)。

但是由於米價上漲,青州府不知道什麼原因 ,米價竟然上漲了10倍,所以5個月期間買米一共所需白銀是162萬兩白銀。

這樣的話朝廷發的白銀尚且不夠,還需要再從本地府庫中調出大約62萬兩白銀。

其次是除了河工,還有很多沒有工作需要救濟的災民,大約有10萬災民。

這些沒有地沒有工作的流民最低保障金每日銅錢20文,5個月共需白銀30萬兩,5個月一共需要買米的銀兩是大約81萬兩。

再次黃河堤壩所需要的木頭、砂石等材料的購買,5個月還需要支出白銀80萬兩。

按照鄭智的記載來看,青州府確實入不敷出,而且災民有飯吃不至於餓死就已經很好了,其實不給發薪水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賬本上有一點沒寫,就是實際上河工每天喝的都是稀粥,每天吃的白米飯實際不到半兩。

而且給流民發放的連白米稀粥都沒有,給流民發的是麩康,需要的錢跟白米的錢是不一樣的。

最後青州府是要開倉放糧的,並且朝廷2月份頒發了5萬石糧食已經用光,七月份又調撥了5萬石糧食,所以州府並不需要買那麼多糧。

如此完美的記賬,如果不是趙啟打扮成乞丐去親自修理堤壩,僅從賬本上是看不出來任何異常的。

“真是好手段。”

趙啟心驚、無奈、又氣憤地自言自語道。

那蠟燭也終於燃盡了,屋裡一片漆黑。趙啟知道如果想調查清楚小清河災民的情況,還是要對堤壩實際情況深入瞭解才行 ,第二天就讓周滄、韓清請堤壩上的張大哥來說話。

張大哥來到福王府邸,不知這些人意欲何為,正在心中思考時,趙啟親自出門來迎接。

他倒也有些見識,看眾人見到趙啟來了都紛紛行禮,認出趙啟是領頭的,不等看清面容,撲倒便拜,叫道:“叩見老爺。”

趙啟連忙扶起他,說道:“張大哥,你看看我是誰?”語氣極為和善。

他抬頭看了看,露出那一口黃牙,想了一會兒,嘿嘿笑道 :“你不是,你不是趙老弟嗎?”

侍從聽他一個破爛溜丟的河工跟趙啟稱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