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邯鄲的命名,歷來有諸多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最有氣勢——即日出日落之地。
不難猜測,當年趙敬侯將趙國的都城遷到邯鄲時,他心中是有稱霸中原的雄心壯志的,只可惜這份雄心壯志最終被中山國所阻——中山國這個嵌入趙國版圖的國家,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阻礙歷代趙國君主實現霸業的攔路石,也難怪歷代趙國君主都將中山視為必須除掉的物件,哪怕是當今的趙國君主趙雍。
五月三十日,在一隊趙卒的護送下,李史領著蒙仲等人進入了邯鄲邑。
不得不說,此前蒙仲亦見識過「陶邑」、「商丘」、「彭城」等他宋國的大城邑,但這些城邑都無法與邯鄲相提並論,邯鄲邑的規模,彷彿有兩個商丘那麼大,縱使是陶邑、彭城,亦有所不及。
「難道這裡居住著上萬戶人麼?」
在得知了邯鄲的規模後,蒙虎吃驚地叫道。
而事實上,邯鄲的居民遠遠不止上萬戶,而是有著幾萬戶的規模,因為它是當今世上與齊國都城「臨淄」並稱的兩個全中原最大的都邑。
記得曾經齊國的名相「晏子(晏嬰)」出使楚國時,因被楚王笑稱「齊國無人」而笑著說了幾句用來形容臨淄的詞,比如「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等等。
而這些詞,用來形容邯鄲也是沒有絲毫問題的,因為邯鄲的規模就如同齊國的臨淄。
蒙仲、蒙虎等人剛進邯鄲城時,卻瞧見街道上人水馬龍、人來人往,簡直堪稱人無立錐之地。
別說蒙仲、蒙虎、蒙遂這些小輩,就連蒙氏一族的少宗主蒙鶩,亦不禁感到有些緊張——彷彿是來到了世外之地。
好在一行人舉著宋國的旗幟,且又有護送的趙卒為他們開道,一行人這才順利地來到了城內的驛館。
驛館的驛長,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據說也以趙為姓氏,這位趙驛長出面接待了李史,將他與蒙仲等衛士都安頓在驛館內。
期間李史對這位趙驛長說道:「請尊駕代為上稟,在下李史,奉我宋國君主之命,請見趙王。」
「趙王?」那位趙驛長哈哈笑著說道:「我國並無『趙王』,唯有趙君與『主父』,不知尊駕想見哪位?」
是的,雖然宋王偃與惠盎,包括入宋國為相的仇赫,皆口口聲聲稱呼「趙王」,但事實上,趙國卻是當世唯一一個還未稱王的強國。
原因在於當年魏國國相公孫衍促成「五國相王」時,趙國以及其君主趙雍雖然受到了魏國的邀請,但趙雍本人卻表示趙國還未有稱王的資格,甚至於,他非但沒有稱王,反而自降一級,自稱為「趙君」,同時也命國人稱呼他為「君上」——雖然像魏、秦、齊等國家皆稱呼「趙王」,但事實上,趙雍是自稱為君的。
『這位趙國君主,看來野心極大啊……』
在聽到趙驛長與李史的對話後,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築高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蒙仲曾經想勸說宋王偃的原話,但由於當時宋王偃早已自稱為王,於是他便省下了「緩稱王」這一句,沒想到,國力遠比宋國強盛的趙國,其君主趙雍卻能忍住「稱王」的慾望,以一副謙遜的態度面對諸國,由此可見,這位趙王恐怕是有著極大的野望。
但是,那個「主父」是怎麼回事?
蒙仲不解地聽著那名趙驛長的解釋,在經過後者的解釋後,他這才得知,原來「主父」指的即是趙王雍;而「趙君」,即是趙雍冊立的新君趙何。
大概是在三四年前的時候,趙雍便已將國君的位置傳給了太子趙何,即趙國如今的趙君。
而趙雍本人,則自稱「主父」,目前正在「沙丘行宮」,指揮前線的軍隊徵討中山國。
「請尊駕代為上稟,宋使請見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