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足!”

【04】魏徵的三封奏疏

經過太宗君臣近十年的努力,到了貞觀十年(636年)以後,大唐國力日漸豐隆。為避免太宗樂於安逸、懈於政事,魏徵接連上了三封奏疏警示提醒。

針對多數王朝善始卻難善終的現象,魏徵建儀:“當領導的往往在創業時做得很好,事業一旦有成還能保持初心的卻不多。”

“這是因為,越是困難領導越容易與下屬打成一片,條件越是改善反而越容易自滿。”

“與下屬打成一片,即便性格不合也能齊心協力;驕傲自滿,就算親近之人都會離心背叛。雖然可以藉助手中權力震懾下屬,恐怕也難以讓他們心服口服。”

“在慾望面前能夠知足,在揮霍面前能夠知止,處高位能夠降尊紆貴,近圓滿能夠保持清醒,安逸時能夠節制自身,和平時能夠不忘憂患,防閉塞能夠從諫如流,施獎懲能夠公平公允,然後再選賢任能使大家各司其職,拱手無為而天下自平,又何必勞心費神去幹預具體事務。”

看到太宗不像以往那般和善,魏徵指出:“陛下您最近在推行善政的熱情上有所下降,聞過必改的作風不及當年。對臣子的譴責逐漸增多,態度稍顯嚴歷。由此可見,位高勢必氣盛,富貴難免豪奢。”

“以當年隋朝國力的繁盛,就是拿現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然而他們如此富裕,揮霍無度也會亡國;我們雖然貧乏,保持勤儉卻能安寧。隋朝在沒有動亂時,自以為不會亂;在沒有滅亡時,自以為不會亡。因此才對下索取無度,對外爭伐不休,即使大禍臨頭仍然沒有覺悟。”

“平靜水面可以照見容顏美醜,前朝興亡可以知曉事業成敗。”

“希望您能以隋朝為鑑,去除奢靡、力行節儉,親近忠良、疏遠奸佞,在盛世之時去行創業之事,一定會實現盡善盡美。”

“所謂奪天下難、守天下易,陛下您能克服萬難統一海內,難道還不能恭儉無為保住成果嗎!”

鑑於誠信缺失問題,魏徵進言:“古人講‘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您即位已經十年有餘,天下德行教化仍未達到和諧境界,是因為誠信之風還沒有完全普及。”

“您建立政權設定官職,表面說要交給君子辦理,遇到事情總愛去詢問小人。您待君子雖然敬重卻很疏遠,遇到小人態度輕慢但很親近。親近就會無話不談,疏遠則會資訊不暢。”

“但凡中等之才,誰都有些小聰明。然而受到格局所限,他們目光短淺,做不來治國理政的大事,雖竭盡全力仍難免失敗,況且一旦心存邪念,對政權造成的損毀簡直無法估量。”

“君子不是完人也會犯錯,若對國事無礙,無須求全責備。既然認定他是君子,卻還心生懷疑,那與立起直木卻擔心影子彎曲有什麼區別!”

“陛下如能慎重挑選君子,在制度的框架內尊重他們,充分信任他們,給他們以施展才華的舞臺,天下又何愁不治!反之,則無法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這三封奏摺得到太宗的嘉許與重視,專門批覆:“當年晉武帝司馬炎在平定吳國後變得驕奢怠惰,大臣何曾作為人臣之首,不但不直信相勸,反而私下告訴子孫‘晉朝必亡’,以此誇耀自己的才智,這才是最大不忠。朕看了卿的奏摺,知道自己所犯錯誤,將把它放置於几案,以便隨時翻閱警醒。”

【05】不能忘記初心

貞觀十一年(637年),侍御史馬周就當前大興土木不休、奢靡之風漸起、宗室親王待遇過厚、州縣官員選人不當等問題上疏,指出:

“夏、商、週三代,以及漢朝存世時間很長,多的八百年,少的也有四百年,主要是天子廣佈恩澤,受到民眾擁護。而漢朝以後國家存世都很短,多的六十幾年,少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