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打法雖然在前期確實搞的蜀族東支西絀分兵乏術,但久戰之後因為沒有統一的指揮協調,巴族始終沒能積小勝為大勝養成戰果。
有著統一的後勤排程與指揮的蜀族,反而在許多主動的小敗中,維持住了現狀,始終沒有傷到筋骨。
其結果就是巴族雖屢勝而卻難佔寸土,蜀族雖屢敗但不退分毫。
在巴族終於開始認識到協調配合的重要性,並剛開始由巴務相統一排程指揮後,卻出現了蛇巴族這檔子事。
本來按照巴務相的意思,是先集中力量於一點,徹底擊潰蜀族之後,再一齊回撤救援。
如若真是這樣,在戰場上一直有著絕對優勢的巴族,或許真就可以完勝蜀族。畢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智謀如猴戲般不堪。
但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結果就是巴族錯過了唯一可以徹底打敗蜀族的機會,而蜀族則是抓住了唯一可以扭轉戰局的時機。
“又不是你的族人在遭受荼毒,你當然願意這麼賭!”這是暉月分兵北上之日,面對總頭目的勸阻,他甩給巴務相的最後一句話。
就在樊林、相和的發言,使得軍機堂內的空氣再度降至了冰點時,正憶起暉月臨別前與自己之間的對話的巴務相,突然重重地拍了自己的腦殼一下。
這清脆的“啪”的一聲,在安靜的環境中,被清晰地傳進了在場每一個人的耳朵裡。
待到眾人循聲望去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巴務相那已沒有半根毛髮痕跡的額頭處,多了一塊紅腫的掌痕。掌痕上方還有五道鮮紅的手指印,直直的穿過了巴務相額頭上的三條抬頭紋後,向他同樣掉光了頭髮的天靈蓋處延伸。
他拍向自己額頭這一巴掌時,所用的力道,像極了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自斃的情形。
但巴族文武雙全的首領的這個動作,肯定不是自盡,他只是做了一個決定而已。
因為有感於那攝人心魄的清脆聲響,相和還據此發明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驚堂木”。就是電視劇《包青天》裡包拯開堂審案前用來拍桌子的那塊木頭。
說到這裡,筆者必須多說幾句,以免大家小瞧了這塊只是用來拍桌子的木頭。
因為這實在是一項關乎法律尊嚴以及人類秩序的偉大發明。
這項靈感起源於目睹了一萬年前的巴族首領巴務相,拍自己腦殼動作的偉大發明,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華歷7200年左右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言體國別史《國語》裡。
在其中記載戰國時期越國的史事《國語·越語》裡,是這樣描寫的:“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稱作“醒木”、“界方”和“撫尺”的,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有稜,後人理解為是取其“規矩”之意,其實是取材自巴務相腦門的形狀設計而成。
因其一響之下,滿堂皆驚,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所以俗稱“驚堂木”。
在被華族的最高執法者,後來的大檢察官止規拿去應用後,便成為了司法官員在審案時用來震懾犯人和維持法庭秩序的專用器具。
其製作原料後來多為質地堅硬、紋理細膩的高檔紅木,如檀木、酸枝、黃花梨、雞翅木、黃楊木等,以便敲擊時聲音可以更為響亮。
又經數千年的發展,驚堂木的使用隨著使用者的級別和社會地位不同而有了名稱上的區別。
例如,供帝王使用的稱為“鎮山河”,供皇后使用的稱為“鳳霞”,供丞相使用的稱為“佐朝綱”,供將軍們使用的稱為“驚虎膽”,而供普通官員使用的才叫“驚堂木”。
在唐代之前,驚堂木並無圖案,唐太宗時期開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