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第1/2頁)
冼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如此,所以只要北方的糧食一日產不出來,曹公便坐立難安,遲早還要『二下江南』。」
周皎說到這裡不由抓緊了衣擺,道:「雖說我們並不畏懼他們,但百姓的農事生產卻不能總是為此頻頻被驚擾……」
周瑜嘆了一口氣,道:「阿兄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想說,若是將我們如今種植的糧食傳授他們耕種方法,同時將我們的農具也交由他們,避免短期內的戰亂。」
孫策聽完不由沉默。
這件事事關重大,畢竟機巧院的設立就是一件大事,這些年來投入其中的時間與金錢不在少數,要是這樣隨隨便便將這麼多年的辛苦交給曹操,換做是誰也會不爽。
周皎搖搖頭,道:「這些東西,即使我們再怎麼嚴防死守,只要與北方還有來往,總有一日會傳到她們那裡去。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化被動為主動?」
孫策來了興致,道:「怎麼說?」
「以我們的種子、農具來換他們的馬匹、飼馬之術。」
南方的騎兵訓練始終敵不過北方的騎兵,原因之一就是馬匹的優劣,世雲「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在南方,連不錯的馬匹都有些難找,倒不是南方的馬不好,只是在對上北方的騎兵時,南方的馬總沒有北方的馬健碩。
這與南方的地理、氣候、環境都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因此從北方直接「進口」馬匹是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
等到將北方優秀的戰馬引進,他們大可以研究配/種,等到將來便可以不再從北方換取戰馬來補充軍備。
周皎見孫策與周瑜各自思慮,接著道:「北方雖然常遇動亂,但畢竟還是中原地區,論繁盛程度確實比我們更高一層,以往積攢下來的知識不是我們一時間追得上的,既然如此,我們大可以以此來『交換』,只要我們還掌握新興的東西,便擁有我們獨有的優勢,而不必顧慮太多。
何況若是北方的百姓知道是伯符哥哥統一這樣做,也必然會感激伯符哥哥的。」
孫策不由揶揄道:「這高帽子戴著倒是舒服。」
周皎也不由露出一個笑容,道:「這高帽子還多著呢,就有勞伯符哥哥多戴幾年了。」
孫策明白她言外之意,有些好笑,隨後想起什麼,道:「對了,這次去宛城時把紹兒也帶上吧。」
周皎微微一愣,不由道:「帶紹兒做什麼?」
孫策正色道:「他將來也是要接替我的位置統領一方的人,這才第一次上戰場,難免有些怯意。
反正這次是去和談,不會出什麼事,跟著你這個姑母也好去長長見識。」
周皎無奈扶額,道:「別的地方就算了,宛城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還是不要帶紹兒了。」
孫策聽她這麼說有些奇怪,道:「宛城怎麼了?」
周皎解釋道:「上次曹公的大公子不也是在宛城險些丟了性命?我對那個地方還心有餘悸呢。」
孫策調侃道:「往日裡沒見你這麼信這些?」
周皎卻格外認真地嘆了一口氣,道:「我原本也不想相信這些,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事冥冥之中確實自有定數,即使費盡心思也難以掙脫。」
孫策有些驚奇,不由看向一旁的周瑜,卻見她面色沉重,顯然是兄妹之間以前談過一些相關的事情。
「阿皎放心,就讓紹兒拌作你身邊的親衛,就當做是歷練了。
再說還有阿蒙照顧著,有什麼可擔憂的。」
周皎推脫不過,只好應了下來。
不過她仔細一想也確實是自己杞人憂天,曹操被孫策追著一頓暴扣,即使真的想發飆,也不會拿一個使者開刀,何況還是周皎本人,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