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1/2頁)
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居正命人製造一座御屏,置於小皇帝講讀進學之所‐‐文華殿。御屏中間三扇繪製天下疆域,左邊六扇列文官職名,右邊六扇列武官職名,兩京及內外尚書以下,知府以上的文武官員姓名、籍貫及出身資格也都一字不差地列在屏上,名為浮帖,以便更換。
每隔十天,吏、兵二部將升遷調改官開送內閣,由中書官謄寫,及時更換。
假如某衙門缺某官,該部推舉某人,皇帝只要大眼一掃職官書屏,立刻獲知此人全部有效資訊:原來是什麼官銜,有哪些工作經驗,今日能否勝任此職;如果某地方有事,透過這個&ldo;資料庫&rdo;,也能搜得何人在此地任職,能力如何,今能否處理該事。
這套方法影響深遠,連朝鮮也效仿此招整頓吏治。《朝鮮李朝實錄》明文記載:&ldo;英祖二十一年,元景夏奏:&l;昔皇明張居正進職方屏風於神宗,左三扇書文官姓名、履歷,中三扇盡郡國山川,右六扇書武官履歷。今亦依此抄書官案,以備省覽好矣。&r;&rdo;
二十多年以後,張相爺早已去世,萬曆彼時已近中年,當他御居啟祥宮時,又另置一個二尺多高的小圍屏,圍屏左右所列同當年一樣,安設在啟祥宮前殿,不知這位叛逆的皇帝每日看到這屏風的時候,還會不會想起當年那個用心良苦的老師。
最貴的是人才
透過大力推廣考成法,張居正初步解決了對已有官員的管理難題,但是要想進一步推行自己的改革計劃,單靠嚴格的官員管理制度是不夠的。
一方面,並非所有官員都完全贊同自己的改革思想,另一方面,隆慶、萬曆年間的閣潮,使得現有官員體系中派系林立,大家各懷鬼胎,很難形成同一方向的合力。
張居正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現有官員中選擇合適的人選壯大自己的力量,為改革大業補充新鮮血液。
萬曆即位的當年,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楊博因病致仕,號稱&ldo;天官&rdo;的吏部發生重大人事變動。
楊博文武雙全,是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元老重臣。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位治世能臣極為推崇此老。
楊博半生從事軍務,為官的最後幾年他又做起人事工作,離職後留下太宰的官職空缺,當時有三位候選人繼任吏部尚書的呼聲最高,從前往後分別是:左都御史葛守禮、工部尚書朱衡和南京工部尚書張瀚。
葛守禮深得清流派支援,資望最高;朱衡在河工方面,成績最著。面對這樣的實力派選手,張居正也覺得一時難於抉擇。
一日,張相爺突然請教朱衡:&ldo;鄙人受先帝顧命、輔佐幼主,責任重大,您老有何指點?&rdo;
朱大人一怔,他仔細想來回答:&ldo;老夫以為,當今皇上年幼,現在應重在調教聖上要愛惜、養育黎民百姓。振作綱紀非當務之急,可以等以後再議。&rdo;
張相爺頗不以為然,感慨一番:&ldo;不敢苟同!先皇將大政託付於我,我怎麼能因循守舊,姑息養奸,辜負先皇顧命?如今國家法紀不張,官吏無規無矩,百姓不信朝廷,貪圖安逸、虛座歲月之風盛行。而修明法制,才能庇護黎民,怎麼會違背與民休息的理念呢?&rdo;
朱衡不為所動,依舊固執己見,張居正想不到朱大人居然如此倔強,拂袖而去。在首輔的心中,朱衡已然被淘汰出局。
一個合格的吏部尚書,人品正直固然重要,然而在當時,眼看著首輔在策劃著名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作為人事部門的主管更重要的是尊重內閣意見,以方便張居正在人事上的佈局,葛守禮向來被人評價為憨直,如果此人當上了吏部尚書,將來若有意見不合,必然對自己形成阻力,權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