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1/2頁)
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戶部尚書王國光統籌安排各個糧食渠道,將糧食出入大權牢牢地掌握在國家手中,有效緩解了糧食緊張問題。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ldo;坐糧廳&rdo;,專門督辦軍糧,大大方便了諸軍,又將散隸諸司的全國錢穀歸併,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工部尚書朱衡對黃河治理發表見解,指出茶城(疑為今江蘇徐州垞城)以北,當防黃河之決口而入,茶城以南,當防黃河之決口而出,自茶城至邳州、宿遷一線,高築兩堤,宿遷至清河盡塞決口,則河患可紓。
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巡視薊州、遼東;兵部侍郎協理京營戎政王遴巡視陝西四鎮;兵部右侍郎吳百朋巡視宣府、大同、山西(亦稱太原鎮)三鎮,訂立糧餉、險隘、兵馬、器械、屯田、鹽法、番馬、逆黨八規以考核邊臣。
內閣大學士們抓緊修纂先朝實錄、確定經筵講官人選,為小皇帝編纂了圖文並茂的皇家教材《帝鑒圖說》……
萬事開頭難,無論怎麼說,這個頭,張首輔開得不錯。
張居正並沒有因這點成績而驕傲,他清醒地認識到一些官場老油條只不過看見新天子新首輔,裝模作樣燒幾把火,到後來還會原形畢露。沒有徹底的人事洗牌,官僚系統遲早還會回到扯皮推諉的工作作風上。
官僚系統人浮於事,正是帝國病入膏肓的癥結所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劑名為綜核名實的良藥在張首輔腦中漸漸成型。
&ldo;一個好漢三個幫&rdo;,完成改革大業,需要一批志同道合者與自己一道披荊斬棘。對追隨者的最低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辦事效率,嚴峻的現實已不允許張首輔選取人才從零培養,當務之急是從現有朝廷官員中遴選出合適人才,並將他們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發揮其才。張居正不失時機地打出&ldo;考成&rdo;牌,批次製造自己需要的改革良吏,並對帝國龐大的官僚機構去蕪存菁。
藥方已有,接下來就是設法獲得皇帝的支援和文官集團的配合,繼而推廣執行。雖然&ldo;考成法&rdo;是張居正的天才之舉,但張相公為了說服萬曆皇帝,著實下了一番工夫。
在儒家思想的浸潤下,十六世紀的中國傳統政治中計程車大夫對改革有著近乎偏執的排斥,而對祖宗成憲懷抱著奇特的迷思。
祖宗在古人腦子中佔據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變法懇切地呼籲革新,革新就不可避免地與&ldo;祖宗成法&rdo;相牴觸,積澱著的歷史成了現在、甚至未來的沉重羈絆。&ldo;祖宗成憲&rdo;曾無數次指導人們行動,而後來者嘗試與之割離時,那長久的牽絆成為時代的劇痛。
這也許就是古老帝國變法革新時,步履維艱的尷尬。當年王安石變法,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官場上下對新法的自覺抵制。王安石毫不畏懼,喊出一句驚天動地的名言:&ldo;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rdo;
天不作美。
老天爺偏偏大動肝火,降臨天災,反對派一起責罵王安石是罪魁禍首,既然天變足以令人畏懼,他的&ldo;祖宗之法不足守&rdo;更使得王安石成為官場的眾矢之的。
改革變法在中國傳統文化環境裡顯得尤其艱難,真想打破祖宗成法,還得回歸祖宗成憲,從故紙堆中找到證據,一來讓改革順利進行,二來也為改革者自己尋找理論靠山,以此對付反對者。
最經典的案例要數清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動的戊戌變法。
康有為借&ldo;孔子改制考&rdo;幹了件掛羊頭賣狗肉的事,而這狗肉才是真正有料的東西,時人只奔著&ldo;孔子&rdo;去圍觀,卻在不自覺中接受了&ldo;君主立憲&rdo;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