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可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快速奔跑前行,僅僅用了一日的時間,一行人就已經離開了邊關防守地帶。
關防,在隋唐時期是一種地域劃分方式,它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關內道,
而唐朝時期的隴右道,涵蓋了後來的部分陝西、甘肅以及新疆的一部分割槽域。
關內道則主要包含現在的大部分陝西地區以及一小部分蒙古地區。
唐代開創了天朝政區史上的道與府兩級行政區劃制度。
貞觀元年,太宗將全國分為十個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到了貞觀十四年,在原有的十大道基礎上,全國又增設了三百六十個州和府。
其中的重要城市坐落在關內道,因此關內道自然而然成為了京城所在的天下的核心地帶,半數兵馬駐紮於此地防守。
離開關內道,往東走,跨過黃河,便進入了河東道,即三晉之地。
自秦秋戰國時期以來,三晉之地始終是中原王朝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爭奪的戰略要地。
特別是位於河東道北部的大同,自西周開始,便飽受戰爭洗禮。
到了東漢時期,朝廷就在大同府駐紮重兵,延續至唐朝,正德年間,高祖李淵進一步加固此地的城池,並派重兵鎮守。
這一切都是為了抵禦北方的突厥人。
到了貞觀十八年,唐朝在大同府的駐軍數量甚至高達五萬人之眾。
大唐軍隊不同於宋代和明代的軍隊,大唐軍隊英勇善戰,戰鬥力強大,在四周邊疆地區雖有駐軍,但兵力並不均勻分佈。
比如隴右道等地的重要位置,駐軍通常不過萬餘人,更多的地方僅數千人而已。
反觀大唐在此地大同府卻駐紮了五萬大軍,足見大唐朝廷和唐王對該地區的高度重視,確切地說,是對突厥人的高度警惕。
經歷了長達十八年的唐突之戰,戰火在此地留下了許多痕跡。
唐峰率領一千多名輕騎離開關內道,進入河東道,途中不曾停留,一路向北挺進。
剛開始的兩天,天氣晴好,行進非常順利。
但是,當穿越晉阻之後,天氣突然變得惡劣起來,狂風暴雨傾盆而下,前方的道路完全被切斷,隊伍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
在晉北一座破敗的道觀裡。
唐峰站在道觀門口,望著外面如注的大雨,緊鎖眉頭。
如果是在後世,即使雨下得再大,也能冒雨繼續趕路,但在當時,即便是官方修築的道路,也只是泥土路面。
尤其是像三晉這樣的地方,一下大雨,官道常常會被沖毀,行人根本無法通行。
李孝恭給他的期限只有五天時間,但現在已過去兩天,離大同府尚有數百公里的距離。
若是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原本他們在三兩天內就能輕鬆抵達大同府。
然而這場暴雨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行程安排。
如果雨一直這麼下下去,就算四五天之內,他們都未必能夠趕得到大同府。
軍令如山!
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抵達大同府,是要受到軍法處置的,即便是他也不例外。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在這座破舊的道觀裡,士兵們取來乾燥的木柴,在空地裡點燃篝火。
正當夜幕降臨之際,一隊身著黑衣的人牽著馬匹從官道上走來。
近百人的隊伍男女混雜,人人攜帶武器,顯然並非尋常的商人。
領頭的是一箇中年壯漢,身穿蓑衣,頭戴斗笠,背後掛著一把沉甸甸的大刀。
在這名壯漢身後緊緊跟隨的是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他們穿著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