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爭紀實] 《黎原回憶錄》作者:黎原【完結】
黎原回憶錄中鮮為人知的幾件事
黎原是出身於&ldo;後黃埔時期(南京中央軍官學校)&rdo;的解放軍將領,他就讀軍校時,國共雙方已經分道揚鑣並有數年兵戎相見的歷史,與畢業於黃埔前五期的中共軍人比較起來,他這一型別的幹部在紅色軍隊中屈指可數。在軍人生涯中,除開組建東北民主聯軍吉黑縱隊一大隊時短暫地擔任過一段時間政委職務外,黎原的晉級是沿著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的臺階,一步一級地靠戰功打上來的。作為一個職業軍人,黎原在回憶錄中,在&ldo;講政治&rdo;方面就節約了許多筆墨,但披露的幾件事,卻在以往史料中鮮為人知。
一是在四野服役的日本籍軍人。日本戰敗後,除開蘇軍虜到西伯利亞服苦役及經葫蘆島乘船回國的,在東北仍有數十萬關東軍及日裔居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加入了民主聯軍(東野、四野)。在一般資料中,只披露四野的軍工、後勤、醫療等機構及東北老航校中有不少日本人,絕口不提一線戰鬥部隊中有無日本人的事實。打黑山阻擊戰時,時任東野十縱團長的黎原,就提到:&ldo;團裡的一名日本籍戰士一人就繳獲了三挺機槍,立了戰功。我們部隊為什麼還有日本人?事情得從抗日戰爭結束時說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許多反對侵略戰爭、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日籍人士,自願要求參加東北民主聯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時,因為戰爭的需要,東北民主聯軍也先後接收了部分工程技術、醫護、財會等專業技術人員。他們跟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征北戰,有的榮立戰功,有的成為模範工作者、優秀幹部。我們師山炮營就有日籍戰士近百人,團裡還有十來名日籍醫護人員。&rdo;
老斐讀後無語,也許是廖耀湘那些經史迪威訓練出來的兵&ldo;打外戰很內行,打內戰很外行&rdo;,在緬甸打得好好的,但一到東北,一個兵團硬是沖不過東野一個縱隊的黑山防線,最後被林總包了餃子,如果知道對方戰壕裡還有以前的老冤家日本兵,不知結局會不會這樣慘。
二是回到朝鮮的2位朝籍軍官的結局。黎原在南京軍校讀書時,就有一個叫王守成的朝鮮同學,後來與黎原不約而同地投奔到了延安,又與黎原一起在抗大在三分校任教,黎原回憶:&ldo;同我關係最好的是王守成,和我是黃埔軍校同期同學。他不僅有一定軍事水平,而且在文學藝術方面很有天賦,他能寫小說,會作曲,同音樂家鄭律成是同鄉、更是好友,二人合作編寫了不少抗日歌曲。透過和他的交往,我深深體會到殖民地人民的感受。從那時起,我們就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將來一起到東北、朝鮮去解放被日本鐵蹄下奴役的人民。1945年日本投降後,我們在東北吉林見過幾次面,後來聽說他回到朝鮮,任人民軍炮兵團長,不知何故自殺了,實在是可惜。&rdo;在東北時期,47軍是徵召朝鮮人較多的部隊,1950年,金日成透過金光俠出面,將進軍到華南的四野朝鮮人部隊悉數收編回國,從47軍回朝鮮的3900多人共編成一個團,即大田戰役中的勁旅第十八聯隊。原在419團擔任營長的張教德擔任聯隊長,在418團(黎原任團長的團)任營長的宋德萬擔任副聯隊長。黎原回憶到美軍仁川登陸後人民軍十八聯隊窘況:&ldo;以美國為首的所謂&ldo;聯合國軍&rdo;和南韓軍隊共10個師從正面向朝鮮人民軍反攻。朝鮮人民軍被迫退卻,許多部隊來不及轉移,即被擊潰、打散。十八聯隊亦遭到很大傷亡,團長張教德在大田同美二十四師作戰時光榮犧牲,剩下的700多人由宋德萬帶領,在敵後開展遊擊戰,堅持四個多月,並使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rdo;
但在說到宋德萬的結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