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5頁)
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有制約條件。自由空間和制約條件,就是平衡和制約,是正反兩個方面的關係,正是這對正反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才維繫了事物的生存、進化、發展。這也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
正反兩個方面中國人稱之為陰陽,陰陽雙方的平衡是動態的平衡。所謂陰陽的動態平衡,是指陰陽雙方的量的比例是不斷變化的但又穩定於正常限度之內的狀態,是動態的平衡,而非絕對的靜止。這並不是說在正常情況下,陰陽雙方不存在相互排斥,只是陰陽雙方的相互排斥在正常情況下表現不出來或表現不明顯,人們難以觀察到而已。維持這種平衡狀態的機制,是建立在陰陽的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礎上的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的消長和轉化運動。陰陽雙方維持動態平衡的關係,在自然界標誌著氣候的正常變化,四時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體標誌著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協調。
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若一方過於強盛,則另一方過度抑制,可致其不足,一般稱為“制約太過”;若一方過於虛弱,則對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相對偏亢,一般稱為“制約不及”。如此則陰陽失去了相對平衡協調。
連橫合縱
連橫合縱
張儀(前366—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卒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國貴族後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前340—前284),字季子,東周洛陽軒里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戰國時期的韓國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公孫衍:戰國時魏國陰晉(今陝西華陰東)人。號犀首。曾入秦為大良造。後為魏將,首倡合縱抗秦。公元前323年發起燕、趙、韓、魏、中山“五國相王”。公元前319年任魏相。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8226;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
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齊、秦兩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充套件土地的目的。當時的最著名的縱橫家除了蘇秦、張儀之外,還有公孫衍。
最初,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齊,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為了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公孫衍曾於前318年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時人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