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他盡到了一個當父親的責任!
奇蹟不會這麼多,是真的,但心肺復甦卻給了人類很多奇蹟,儘管這樣的機會沒有給予那位痛不欲生的父親!相信我,學會它並不是很難。但即使再難,你也要強迫自己學下去,而且我有更好的辦法讓你很方便地掌握它!儘管絕大數人一輩子都不會用上,但你應該要會——因為那是你對所愛的人的責任。
而且在心肺復甦上,你不能指望正在趕來的醫護人員,所有的指望全在於你。心臟停跳後,腦細胞馬上缺血缺氧。這種狀態持續4分鐘以上,腦細胞就會受到損傷;超過10分鐘,腦細胞損傷就十分嚴重,無法治癒,即使僥倖被救活,只會成為“植物人”,生活質量大為降低。專家指出,心跳停止者如果在4分鐘內正確實施心肺復甦,患者生存率大;4~6分鐘內施救,部分患者存活下來;超過10分鐘後,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代心肺復甦術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國際復甦研究中心主任Peter Safer創造。他認為,讓廣大民眾掌握心肺復甦的技能,以在緊急時採用,能更為早期地實施院前急救,會大大提高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搶救的成功率。因此,在一些國家,把能否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作為取得汽車駕駛執照的一個條件,這使心肺復甦在普通市民中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在我國,心肺復甦的知識普及遠遠不夠,由於很多人不懂急症處理知識,使我國猝死搶救成功的機率還不到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你愛的人猝死在你面前,你急忙打120,等醫護人員趕到你家,為你愛的人行標準的心肺復甦術時,你愛的人復活的可能性不到萬分之一!
你不能把保護親人的重任完全交給別人,這是我的想法!掌握心肺復甦術很難嗎?如果你翻閱最權威的《國際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那確實很難,因為那是寫給專業人員看的,寫得大家都看懂怎麼體現人家的權威性!如果你不把心肺復甦術當成你的飯票,那我們可以把事情看得簡單點:假設一個人發生猝死,他的身體發生什麼變化?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臟停搏,心臟停止跳動後,血液沒有流動的動力,不能把呼吸進來的氧氣傳送到大腦。而大腦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同時又是最不能耐受缺氧的器官,缺氧5分鐘以上,腦組織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缺氧10分鐘以上,患者生存的機率就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救治他可以用什麼辦法呢?記住,你不能依靠任何儀器,你只有空空的雙手。我們這樣來理解這個難題,猝死的核心是大腦缺氧,搶救的核心是往大腦輸送氧氣,在沒有任何儀器的情況下,最簡單的辦法是透過你的嘴往病人的呼吸道里吹氣,氧氣是否能順利進入病人肺內的前提是病人的呼吸道是通暢的。好吧,你已經順利地將氧氣吹入病人的肺中,氧氣透過肺泡進入了血液,又遇上了一個難題,心臟停止跳動,血液沒有動力將氧氣送入大腦。心臟是透過收縮將血液泵出,是否我們可以透過擠壓心臟讓它產生類似收縮的動作,只要心臟有收縮就可以將血液泵到大腦。如果我們一切如我們預想,我們就可以順利地將氧氣送到大腦。
於是我們得出這個結論,救治猝死的病人涉及三個技術要領:首先要通暢呼吸道,只有呼吸道通暢氧氣才可能被吹入;其次,將氧氣吹入病人肺中;最後,擠壓心臟讓心臟產生類似收縮動作將血液泵到大腦!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免費TXT小說下載
3急診面面觀(7)
我們來看看這三個技術要領的具體細節。Peter Safer於1958年發明口對口人工呼吸,因為簡單易行、潮氣量大而被確定為呼吸復甦的首選方法;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等發表了第一篇有關胸外心臟按壓的文章,被稱為心肺復甦的里程碑。口對口呼吸法和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