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5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漢建立沒多久,就發生了呂后專權的外戚之禍,這使西漢初年統治階層對外戚專權有切膚之痛而嚴加防範,如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都是平民之女。漢武帝之後的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也來自平民,不僅如此,武帝在立劉弗陵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昭帝)後,為了防止外戚專權還極其殘忍的將鉤弋夫人(即趙婕妤)賜死。可以說,西漢上層在呂后之後直到漢武帝后期長達近百年間對外戚專權的防範一刻也沒放鬆,而反觀東漢,只有在開國之君劉秀時期對外戚防範有加,到第二代皇帝漢明帝時已有所鬆弛,等到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執政時,已完全把外戚之禍拋在了九霄之外,章帝后期屢次向太后建議給自己的舅舅們封賞。到漢和帝時,外戚(竇氏兄弟)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從漢武帝和漢和帝的執政背景看,二人也有很大的差異。漢武帝即位後,宮中雖然太皇太后竇氏干政,但竇太后和漢武帝之間存在血緣關係,且竇太后已日薄西山;而漢和帝和干政的竇太后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當和帝即位後時外戚專政的局面已經形成,且竇太后正值中年。兩者相比,漢武帝的執政基礎遠比漢和帝牢固,皇權的威力也遠比漢和帝大。
漢武帝執政之前,西漢政權剛剛平息了七國之亂,而漢和帝執政之前,東漢政權基本上風平浪靜。
可以說,對歷史教訓吸取程度的不同是導致西漢、東漢在開國六十年時產生重大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執政者的個人能力看,漢武帝堪稱歷史上的雄才大略之主。在政治上,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設定了刺吏制度,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實行“推恩制”;為加強皇權,設立中朝,進一步削弱宰相的權力。在經濟上,他鼓勵農耕技術的改進和發展,確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佔據中國封建統治地位長達兩千多年;在人才選拔上,他建立了以察舉制度為核心的人才選拔制度;在文化教育上,建立了以大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在外交上,派張騫等出使西域,使漢帝國的影響力、影響範圍加強、加大;在軍事上,開疆拓土,多次主動出擊匈奴,保證了西漢帝國的國土安全。而反觀漢和帝,雖有平定竇氏之謀,但大部分時間抱殘守缺,鮮有創新,執政後期不僅有外戚之禍,還增加了宦官之亂。
第一章:秦磚漢瓦(13)
西漢在漢武帝時人才濟濟,武有衛青、霍去病、李陵,文有長於治國的公孫弘、博學多才的司馬相如、熱心公益的卜式、長於縱橫學說的主父偃、剛直不阿的汲黯、嚴於執法的張湯、精於理財的桑弘羊、出色的外交官張騫、幽默敢諫的東方朔。這麼多人才齊聚武帝一朝,不僅是武帝時代察舉選材的成果,也是西漢王朝從立國之初就十分重視人才的結果。劉邦出身布衣,而蕭何、韓信、曹參等開國元勳大都為布衣出身,因而對民間人才十分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各種人才方可突穎而出。漢高祖時有陸賈和他的《新語》、文帝時有賈誼和他的《治安策》、景帝時有晁錯和他的“削藩計”、武帝時的董仲儒和他的“天人三策”。這些人才和他們的著作不僅對西漢,對後世的影響也相當深遠。
而反觀東漢,在漢和帝時人才平平、有的只是貪官和權貴。宮中烏煙瘴氣、民間萬馬齊喑。
需要指出的是: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封建帝制在西漢時期曾經歷反覆。劉邦在上臺前和執政後,先是分封異姓王后來又封劉姓王,此舉表明他仍然受周朝時期的分封制思想影響。不僅西漢、西晉和明初都深受次思想的影響,因而西晉時的“八王之亂”和明初的“靖難之役”也就成為不可避免。
掩卷沉思,常常為歷史事件的相剋相生而驚歎不已。
漢高祖劉邦鑑於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的弊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