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孟浩然的一生 (第2/2頁)
喜歡血葉蘭的錢公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但沒想到當天有好友來訪,孟浩然與好友宴飲論詩,有人提醒他不要誤了與韓公約定的大事,他卻回道:“喝酒喝到興頭上了,哪管得了其他事。”於是沒有如約赴京。這一年,孟浩然應崔國輔之約東遊越剡,在途經江夏時與李白於黃鶴樓再度相會,李白創作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為他送行。 開元二十五年(737 年),張九齡任荊州長史,徵召孟浩然為從事。這年冬天,他陪張九齡遊獵南紀城,在贈給裴迪、張參軍的詩中,抒發了自己對幕僚生活的厭倦之情。次年,孟浩然患上背疽,辭去幕府之職,返回襄陽治病。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遇赦北歸,途經襄陽時拜訪孟浩然,兩人相見甚歡。因縱情宴飲,飲食犯忌,孟浩然背疽復發,最終不治而亡。 孟浩然的作品以五言詩見長,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他的詩風格清麗壯逸,後人將其與盛唐另一位山水詩派先驅王維並稱為“王孟”。
其詩歌吸取了《古詩十九首》的淡雋,構成了質樸自然、清水芙蓉的藝術風格;對謝靈運、謝朓山水詩藝術風格有所繼承和發揚,不堆垛意象,不使用富麗辭藻,詩中有疏朗之氣,去其秀媚而變為清曠沖淡,還融入了建安風骨的“剛健有力”;受陶淵明田園詩的影響很深,有大量學陶之作,且勇於創新,深得陶詩“真率自然、清淡質樸”風格的精髓。他的詩中很少有憤世嫉俗之言,偏重於自我感官與感受的表達,就連干謁求仕之詩也極為委婉含蓄、自然沖淡,無其他人的懇請之意。他作詩情興相會,能準確把握自然景物的精髓妙處,其作品空靈點染,如山水寫意畫一般。 孟浩然的一生,雖仕途坎坷,但他寄情山水,其清淡自然的詩風成為後世詩家所追求的審美標準。他的詩作在生前便享有盛譽,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他的部分詩作如下: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