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信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年,極為受寵的徐貴妃生下華陽公主高檀,傷了身子,太醫都說,此生再難有孕。
徐貴妃不甘心,可是無可奈何,她說服了皇帝,挑中了吳美人,為她生下了高桓。
本來,吳美人就該殞命,但高桓小時候病弱,離不了生母,徐貴妃只能將高桓暫且交給吳美人,待他長大一些,再做打算。
沒有想到,徐貴妃忽然有了孕。
徐貴妃生下高楊之後,有親子在身邊,對高桓將來是否知道身世,不甚在意,她見吳美人安靜老實,於是放過了她。
可是後來……
高楊沒了。
暴雨天,高桓走在雨中,渾然不覺,他喝了許多酒。
回到宮中,徐皇后秉燭以待。
徐皇后問:「因為李氏?」
徐皇后在處置了吳美人之後,自然不會將李蓁蓁這個隱患留在高桓身邊,她準備趕走李蓁蓁,唯一棘手的地方是,她拿不準高桓的態度。
她對這個兒子關心太少。
她今晚才命李蓁蓁收拾行李,就聽說高桓不見蹤影,晚間來看,卻見到他喝得醉醺醺地回來。
高桓沉默許久,說:「對,母后不要趕她走。」
李蓁蓁很快被遣送出宮。
高桓的叛逆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將以往刻意欺負吳美人的女官叫了進來。
他問了李蓁蓁的事,女官小心回答,自以為沒有紕漏。
高桓也只是微笑,然而隨後,他忽然用手中把玩的匕首,斷了女官三指。
他能做的,好像只有這些。
他甚至不能殺一個女官,只因為他始終活在徐皇后的眼皮底下。
天亮前,高桓回到了大明宮。
他遷動吳美人之墓的事沒有人知道,大行皇帝駕崩之後,他便強硬地將內宮控制在手中,無論是徐皇后還是華陽公主抑或是其他的藩王,他們的耳目,都失了靈。
幾日後,高桓行了登基大典。
理應是要同時封賞後宮的,可是旨意卻遲遲沒有發出來。
崔胭玉暫住宣徽殿。
整個宣徽殿都有些惶惶不安。
太子妃封皇后,順理成章的事,為什麼這麼艱難。
宣徽殿內,不時有隱晦的目光往北邊的珠鏡殿處望。那裡住著良媛李蓁蓁,挨著高桓的清思殿極近。
若說會有變數,那就是因為她吧。
至於良娣李桑桑,她自病後就一直住在綾綺殿,太子根本不曾去見她,明眼人都知道,良娣已經失寵了。
清思殿久久沒有決定,新皇帝也不曾召幸任何妃嬪。
眼見這件事焦灼起來,朝臣不免動起心思,摺子雪片一般遞了上去,卻石沉大海。
終於,清思殿有了反應,皇帝召見良娣李氏。
「是良娣李氏,不是良媛李氏?」
大明宮時時響起這樣的問話。
李桑桑也稍覺奇怪,她雖然與高桓無聲地決裂,但是皇帝詔令,她自是不會忤逆。
她來到清思殿。
她抬頭看著高桓,他瘦了些,白了些,身上籠罩著深深的陰鬱。
從前,高桓在李桑桑面前是鮮明的,大怒大笑,或是用他審慎的目光灼灼地落在她的身上。
現在,他整個人驟然地冷了下來。
高桓看著她進來,忽然問道:「良娣,皇后之位的人選,你怎麼看?」
李桑桑忽然明悟過來。
他在和她講他的家事。
選她來問這件事,是因為,她與立後這件事沒有關係。
高桓似乎將從前同李桑桑的糾葛徹底放下,現在,李桑桑站在他面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