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長袖善舞,情報對賬,韭菜 (第1/2頁)
泣血染長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0世紀60年代,京城正式戶口的人,每人每月的口糧比例是40%的白麵(標準粉)、20%的大米(主要是南方產的糙米)、40%的粗糧(主要是玉米麵),此外還有半斤花生油。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額外增加一點補助油、糧等。
非重體力勞動者每月的糧食定量只有30多斤,且每人每月能供應的大米、白麵數量有限。
碰上人口多、小孩兒多的家庭,糧食定量肯定吃不到月底,就只好去街坊四鄰借。
一般都是用大碗去借,一碗麵粉刮平借走,還回來的時候就應該是一大碗稍微凸出的麵粉,正所謂“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每月的24日,國營糧店提前開賣下個月的糧食。大清早的,糧店門口就有不少人拿著購糧本和口袋排上隊了。
也正是這幾日,是鴿子市最熱鬧的日子。
前面說了,不少家裡孩子多的,糧食肯定不夠吃,恰巧又遇到困難時期,大家都一樣,誰家也借不出這麼多糧食,況且也不是一日兩日能還上的,甚者一兩年都還不上。
接不到糧食,不少人家拿到白麵和大米的第一時間,就是去鴿子市換一些更便宜的紅薯、紅薯面、高粱面、玉米麵、豆麵。
糧食不夠吃的,就把白麵、大米換成糙面;糧食吃不完的,就把糙面都換成白麵、大米。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
鴿子市屢禁不止,去鴿子市的人屢禁不絕,也正是因此。
“那行吧,你明天,額,後天,後天下午,我到時候還讓我家小子通知你,到時候我把東西準備好,還你們自己去換。”
李東海想了想,就把時間定在了後天,恰巧是24號,到時候他認識的那幾家,包括自己家,都正好要換糧食。
跟誰換不是換,想來幾家也不會不同意,這樣也少了被抓的風險。
談好後,陳澤就揹著書包離開了。
李肖他爸果然是個信人。
到了第三天下午,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小巷,同樣的兩個小孩。
李肖拉著一個小板車出現在了衚衕裡,陳澤則是早已在衚衕裡等候依舊,正坐在幾麻袋紅薯上,用草根兒剔牙。
兩人沒多說話,頗像碰頭傳遞情報的間諜。
一手交“薯”,一手交貨。
六麻袋300斤紅薯,換回來一小袋白麵,一小袋米,和幾顆輕盈盈的大白菜。
紅薯的價格不值錢。
相比起上等白麵三毛五一斤,普通麵粉兩毛一斤,紅薯的價格即使是在災荒年代也僅僅賣到3-5分一斤。
兩者價格相差四五倍。
紅薯這東西,也就是賣烤紅薯的攤子上,或者直播間“有機”“甄選”的家人們面前,能賣上好價,否則不論在什麼時候,在哪裡都不會比普通糧食貴。
“五塊六毛錢,二十斤白麵,十斤大米,六棵大白菜,兩根蔥。”
“還行,還行!”
陳澤大致估算了一下價格,和自己瞭解到的大差不差。
“交易完了,還有什麼事兒嗎?”
陳澤看李肖還不走,欲言又止的樣子,問道。
因為對方不走,自己沒辦法施展“大變活人術”,他可不想人前顯聖,然後被抓起來研究。
“那個,澤哥,我搬不動!”
陳澤看了看地上的幾大麻袋紅薯,恍然大悟。
他還好,有空間,只要趁著沒人,丟出來就行,但李肖不能啊。
“那你爹讓你怎麼弄的?”
“我爹?我爹讓你和你爹幫忙搬到隔壁的衚衕,那兒有一個空房子,沒人住。”
陳澤表示無語,“你爹才是真正的老六啊,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