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緩道來:“我倒是確實想出了個主意,只是不知能否入各位法眼。”
聽他說有辦法,紛紛眼睛一亮,急忙讓他速速道來。
梁濤緩緩道:“知縣大人徵召了近千青壯,只需稍加訓練,便可保衛縣城,他們大多也願意,只是這糧草”
眾人聽到這紛紛交頭接耳盤算著得失,梁濤也不言語,你們愛咋咋的,方正你們是離不開我的,不怕你們不理我!
一盞茶的時間,一些大戶商量好了,覺得只有這個辦法了,也就狠了狠心,下定決心出點血。
一老者道:“諸位諸位,梁壯士言之有理,我等理應出些錢糧好讓青壯幫忙守城,否則萬一城破,我等皆死無葬生之地。就由我李尚山起個頭,我出三千擔大米,外加二百兩白銀。”一擔大約六十斤,由此這位李尚山拿出了180000斤大米,數字不大,卻也不小了。
其餘眾人見李尚山說的確實在理--城破之日誰最有錢死得最快,因為賊寇最喜歡有錢人,於是紛紛出錢出銀,梁濤拜託縣裡小吏一一記在冊上,最後共得大米兩萬四千擔,白銀三千二百兩。
縣本是小縣,城中所謂的大戶人家其實也大不到哪去,是以他們雖不至於出了血本,但也算是下了大本錢了。梁濤心裡盤算了下,24000擔大米,也就是1440000斤大米,一個成年人一頓大約吃0。6斤,一天兩頓(古人吃飯早晚各一頓)1。2斤,1000人每天消耗1200斤,也能夠吃三年,若是加上他們各家的老弱,也能撐一兩年。
第九章 落戶鳳凰嶺
時間一晃已到午時,眾城中大戶紛紛向知縣家屬說了句節哀順便之類的話,便拍拍**走人。相干城中官吏眼見知縣已死,留在此地也無甚他用,畢竟知縣家中也就只剩下弱妻幼子而已,府堂中的事還是隻能他們自己拿主意。
梁濤見此行錢糧已到手,也準備告辭,於是向那少年道:“公子…”那少年道:“不敢當公子二字,若是梁大哥看的起,就叫我定國好了。”
“梁濤也同樣說了些節哀之類的話語,然後也拍拍**走人,意外之禍,人皆有之,他也對此無可奈何。(古時候女子地位低下,丈夫死了管事的就是兒子,而且古人早熟--想比現代人,十二三歲可以當家做主了,所以梁濤不和那些婦女打招呼,反而和那少年告別。)
梁濤向眾官吏告了辭,出了衙門直奔解難營。到了解難營臨時駐地,梁濤發現周圍的人數多了一倍不止。
五個連長見到梁濤,連忙和眾人一道迎了上來,梁濤還未開口,其中身體最粗壯的王大彪就嚷道:“營長,您可回來了,這些都是十里八村的鄉親,都是我們跟知縣走後才進城的漢子,聽說了我們解難營有口飯吃,都想進來,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們不好不答應,又沒您吩咐不敢亂收人,所以都聚在了這裡,您看”
其餘眾人也紛紛點頭。梁濤倒沒有想到解難營這麼“紅火”,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明末農民起義一呼百應,經常數十萬人呼嘯而起的緣故,都衝著一口飯吃。起些梁濤勢單力薄,眾人猶豫不覺也是正常,現在解難營千餘號人,已初具規模,眾人自然從者雲眾,甚至有好些衙役也想加入。
梁濤點點頭,示意知道了。“去,把隊伍整整。”五個連長“哎”了聲,紛紛吆五喝六指揮起部屬來了。
很快千餘解難營的漢子紛紛列成隊形面朝梁濤。周圍人群被擠在兩側,紛紛叫嚷著也要加入。
梁濤也不說話,任由他們吵鬧。解難營鴉雀無聲,紛紛看著梁濤,其餘眾人也漸漸停息了聲響,漸漸全場鴉雀無聲。約摸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梁濤突然大喝一聲:“李大彪何在?”
李大彪愣了愣,隨即大聲應諾,“屬下在。”
“帶著你的連,和趙年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