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第1/3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比之古代以色列人,美國工人心中還要更悲哀,哭聲也更淒切,因為有那麼多人好象竟然白白地犧牲了。託利多市、舊金山市和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工會總算已得資方承認,可是在大企業中,如鋼鐵、紡織、汽車、橡膠工廠等等,拒不承認工會的廠主卻佔了上風。國會決議成立全國勞工關係委員會,可是全國製造商協會馬上硬要會員們不去睬它,在一次考驗性的爭執中,廠商果然違抗委員會的命令,結果僅僅是禁止廠商掛蘭鷹徽就算了事。羅斯福政府還是三心二意,舉棋不定。1935年11月底,某區級聯邦法院判決《全國復興法》第七條第一款違反憲法。這時華格納參議員和麻薩諸塞州威廉&iddot;p小康納裡眾議員立即提出法案,要設一個全國勞工關係委員會,確定工人有權選出某些工會作為代表(選舉時由聯邦政府派人監選),跟資方集體談判,並規定什麼樣的勞動操作規程是不公平合理的。華格納對羅斯福說,除非提高工資,讓工人們買得起自己所生產的商品,大蕭條的慘狀就不會消失,羅斯福給他打動了心,7月5日把這個法案簽署了。可是資方態度強硬如故。自由聯盟散發了一個由五十八位著名律師簽名的宣告,說《華格納法》也跟《全國復興法》第七條第一款一樣,是違反憲法的。顯而易見,勞工運動距離自己的目標還遠著呢。老闆們仍然頑抗,1935年又有三十二個正在罷工的和贊成罷工的工人被殺。南達科他、伊利諾斯、內布拉斯加、肯塔基、喬治亞和俄亥俄各州紛紛出動國民警衛隊鎮壓罷工。工人運動進展緩慢,在許多工廠裡,還有大量工人沒參加工會,沒得到應有的工資,沒獲得合理的勞動條件。
從格林的行動看來,好象他從沒有看過華格納提出的那個法案似的。可是劉易斯是看過了。遠在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討論時,他已經把這個法案仔細研究一番,懂得工人可以仰賴政府的庇護,建立起一個新型的全國性工會來。勞聯是個舊式的全國性工會,缺點太明顯了。它是一個鬆鬆垮垮的聯盟,所屬工會都由一些互相猜忌的小頭頭把持,這些大多數是美洲早期移民的後裔。除礦工和紡織工會外,勞聯所有下屬工會都按手藝組織起來,其中有什麼鍋爐製造工會、木工會、機工會、傢俱工會、沖床操作工會、油漆工會等等。俄亥俄橡膠工廠工人想成立工會,勞聯派了個代表去,馬上把他們分成十九個工會,因為橡膠製造有十九種技藝。格林覺得,聯合汽車工會是個怪物,只能讓它暫時存在,將來要分為一百個手藝工會才行。
劉易斯那個&ldo;救救馬其頓人&rdo;的呼聲是在1935年10月在大西洋城召開的勞聯代表大會上發出的。他要求按產業成立工會。把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工人按產品性質連成一氣。比方鋼鐵工人共同組織一個工會,建築工人又聯合成立一個工會等等。他堅持說,只有這樣,在大企業裡舉行罷工才有成功的希望。可是這話人家當是耳邊風。提案被代表大會否決了。隨後大會進行議會式的舌戰,把持木工工會的大個子比爾&iddot;哈奇遜竟咒劉易斯為&ldo;雜種&rdo;。這一罵可未免欠考慮,劉易斯當著格林和幾千代表的面,揮拳痛打這個惡語傷人的傢伙,弄得他鮮血直流,人家只好把他扶下講臺。劉易斯抖抖衣服,點起雪茄,揚長而去,這一走,事實上也就是退出勞聯。他寫給格林宣告遇出勞聯的信只有一行字,而且還對新聞界說,&ldo;勞聯不求進步,眼睛只會向後看。&rdo;之後,他就宣佈成立一個與勞聯對立的工會聯合會,叫做產業工會委員會,後來經過改組,稱為產業工會聯合會(產聯)。
拳打哈奇遜也許稍久斯文,可是在數以百萬計的非技術工人和半技術工人的心目中,劉易斯更成為了不起的英雄。這些工人備受經濟剝削,切盼解放,劉易斯這個器宇軒昂的悲劇演員式人物,這時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