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病全消,無災無難。”永樂五年九月,鄭和奉朱棣詔命,第二次率領著“體勢巍然,巨無與比,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的巨舶六十二艘、士卒及隨行人員二萬七千八百餘人,開始了又一次舉世聞名的航行,船隊自蘇州港口出發,沿東海、南海而下,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經安南、爪哇、逞羅、錫蘭,最後經古裡返回中國。這次航行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範圍之廣,不僅在中國航海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亦無先例,朱棣的遠洋並不是以殖民掠奪為目的,而重在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命船隊“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向世界展示大明王朝的風範。在鄭和張開的海帆下,一貫“惟此惟大”的“天朝上國”終於走出國門、融入世界,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華文明獲得了再度輝煌的契機。朱棣站在金陵城門處,遠觀聲勢浩大的明朝船隊和艦隊揚帆出海、駛向西洋,對我說道:“蕊蕊,我們該回北京了!”我明白他的心意。他生於戰亂的元末,長於江山初定的明初,對忽必烈所建造的大元帝國盛世十分了解,他希望做一個像唐太宗那樣的聖君賢主,但是同時他更希望追隨北蒙古的足跡,建立一個像大元帝國那樣天下無敵的龐大帝國。他的雄心正在逐步升級。沒有得到皇位時,他苦心籌謀奪取皇位,奪取之後,就是對皇權力量的鞏固和加強,最後才是向外的發展和征服。收服安南、與西域通好、國泰民安萬事具備後,他的目光即將投向北方的茫茫大漠,投向他的最後一個目標敵人——北蒙古。遷都只是他征服蒙古的第一步計劃,“控四夷以制天下”,才是明成祖朱棣的終極夢想。我凝視著他,將頭輕輕倚靠在他寬闊的肩膀上,說道:“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跟隨著你。”他紫眸中的萬丈豪情與柔情交匯,伸手擁住我的腰。我垂下眼簾,他皇袍衣袖上那一條金線繡成、氣勢磅礴的中國龍,彷彿正欲騰空飛躍。
第十四章 燕歸帝京
永樂五年八月,漢王朱高煦就藩山東,新納的鄧妃和唐飛瓊陪伴他一起前往。太子朱高熾鎮守金陵南京,太子妃張氏代攝六宮之事;張妃之子皇長孫朱瞻基被正式立為皇太孫,朝中人心穩固。
永樂五年十月,朱棣返回北京。
他登基不久就下詔改“北平”為“北京”,因為他曾經的封號是燕王,許多朝中大臣也稱“北京”為“燕京”。自從永樂四年工部尚書夏原吉籌建北京宮殿之時開始,他實際上一直長居在北京,幾乎沒有回過南京,明朝的政治經濟中心隨著他的腳步逐漸向北移動。
北京原本設有六部九卿。雖然他沒有正式下令遷都。但他這次前來點名,讓朝中一些重臣跟隨,朱能、丘福等人都攜帶著家眷老小。隊伍聲勢浩大,約有數千人之眾。為了適應北京經濟發展和建設的需要,他詔命戶部募集南京附近各種行業的能工巧匠數萬戶,隨後遷移到北京。
朱棣的遷都之意十分明顯,他對北方,尤其是北京,始終有著難以解釋的一種眷戀之情,如同雄鷹熱愛廣闊的藍天,如同駿馬熱愛廣袤無垠的大草原。
正是深秋時節,遠遠地看去,新修的西宮殿閣巍峨聳立,隱隱約約有了未來紫禁城的輪廓。我與他共乘一騎,湖衣帶著朱高燧和幾位小公主一起乘坐馬車,跟隨在我們後面。
秋風乍起,我躲藏在他寬大的紫貂薄綢披皮中,想起二十一世紀時來參觀故宮博物院的情景,心生無限感慨。仰頭對他說道:“棣棣,這些宮殿都是宏偉的建築,六百年以後一定還會存在的。”
他淡然應道:“夏原吉辦事一向妥當,紫禁城營建工程雖然慢,工部處處都用心置備,確實難得。”
我問道:“等待紫禁城宮殿修建成功,你就要下旨遷都了嗎?”
他微微一笑,環顧北京城廓,說道:“父皇曾經立起兵抗蒙元的臨濠為中都,北京是我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