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這個時代依舊有一位聰明的韓王 (第1/3頁)
歷史系之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屬性滿格的人是非常罕見的,而嚴重偏科,某一屬性滿格的人也不多見。
韓信就是一個嚴重偏科,軍事能力滿格,其餘屬性較為中庸的一個人。如實說,劉長其實也是如此,歷史上的他,個人武力滿格,其餘屬性為負,曾當眾表演抗鼎,讓人懷疑他到底是姓劉還是姓項,又曾用一個大鐵錐一下子幹掉了闢陽侯審食其,讓隨從割下他的腦袋。
在漢初,全方面發展的大概就只有曹丞相了,無論軍事,內政,謀略,個人勇武,他每個都是“略懂”,可以當將軍,做先鋒,做丞相,號稱大漢第一萬金油。可能個人勇武不如樊噲,打仗不如韓信,謀略不及張良,內政不如蕭何,但是,這已經是奇才了。
當劉肥回到齊國的時候,曹丞相帶著齊國群臣前來迎接他。
此曹丞相非彼曹丞相,他身材修長,面板偏白,不太像個武將。他曾是沛縣的獄掾,也就是管理監獄的小吏,是蕭何的下屬,估計平日裡沒少跟劉邦相處,一來二去也就混熟了。
這個人在後世的名聲不顯,最大的名聲卻是蕭規曹隨。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是一個只懂得模仿蕭何的混子。實際上,這位跟隨劉邦起兵之後,打了無數個仗,韓信的名聲大,可是韓信打過的仗也沒有曹參多。
在立國之後,劉邦派人清點將軍們的功勞。
曹參的功勞簿上是這麼寫的:曾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在消滅項羽之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劉邦稱帝,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
劉邦喝的開心,就問群臣,“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奪取天下?”
群臣意見不一,劉邦便開始吹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他這句話,就定下了歷史的漢初三傑,可曹參卻不太高興,他自認功勞是不少於這三個人的。
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眾人勸諫劉邦:“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這時,關內侯鄂君卻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
“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這番說辭,曹參心裡怎麼想的,我們並不知道,可是我們知道,他心裡大概是不太好受的,他在這些年裡參與了無數個戰事,南征北伐,戰功赫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蕭何在大後方,就超過自己當第一?
為什麼後人會津津樂道“蕭規曹隨”呢?因為曹參對這個與自己有些“矛盾”的老朋友所制定的政策時,他決定遵循,放下了私人的成見。
劉肥對曹丞相是非常尊重的,劉肥在齊國,基本就是放權給曹參,自己站在曹參身後為他撐腰,若是遇到曹參壓不住的人,他才會站